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术数 > 正文

古代夫妻同房为什么叫作周公之礼! 周公做了什么!

中国古代的男女之情是美好的,是浪漫的更是含蓄的,当郎情妾意时也会很有分寸,彼此书信来往中遣词造句都无孟浪之字,有的只有浓浓的情意与浪漫,正因为这份内敛才有了那么多首经典的古诗,譬如秦观所做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或是李之仪的“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对男女之事不再谈之色变,性教育也在逐渐明了。但是你知道吗,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一个朝代起初比现在还开放,简直可以和欧美国家相比较。但是,对房事的含蓄称呼——周公之礼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很多人好奇这周公不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吗?怎么会跟他扯上关系?针对这个问题其实史书上也记载了缘由,且听我细细道来。

周公大家都很熟悉的,他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中国商末周初儒学奠基人,他在武王逝世后帮忙辅助年幼的成王处理国事,在政治上他已经很有天赋的,当管叔,蔡叔伙同纣王意图谋反时,也是他两回亲自出兵那厮才被镇压住,如果要没有周公的的帮助成王的皇位也是坐不稳的。

平定动乱后,百姓安居乐业周公开始封诸侯,制乐礼,以此来巩固周王朝。在初期,周公对一事颇为头疼。原来是西周初年男女婚嫁可没有什么三礼六聘,只要两情相悦提前入洞房的事情都很常见,因此民风非常不好,婚俗也十分混乱,而周公是很看重礼节的,也担忧这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于是周公对礼乐制度进行了许多补充,且对于嫁娶之事专门制定出一套成婚礼仪。男方和女方有意向成婚时要做七个步骤才算礼成,第一步是纳彩,男方要请媒人上女方家提亲,当然还要带上礼物,女方家也是需要回敬些简单的礼品。譬如男方可扯几尺布,一把木梳当见面礼,则女方可回敬一双鞋或是点心。

第二步是问名,在纳彩后,男方要请媒人问其女方的名字与生辰八字,好请先生算黄道吉日,还要请先生合八字,占卜婚事成否。第三步是纳吉,在合好八字后,要备礼去将吉兆告知女方然后商定婚约。

第四步是纳征,这个是男方家准备好聘礼,复至女方家告知。第五步是请期,在请先生算好黄道吉日后,要男方用红笺书写上双方生辰送到女方家。第六步是亲迎,指在大喜之日男方去女方家迎接新娘子。第七步是敦伦,指夫妻行房之事,里面也有教导之意。

为尽快落实,周公还做表率,与妻子示范这些礼节但最后一项他妻子就拒绝了,因为按照周公所说的其仪男俯女仰、阴阳和谐、乾坤有序、子孙繁衍。这是引导房事的用意,在旁人面前,他妻子当然会不好意思,因此如何教导新婚夫妻这个问题使周公忧郁不已。

在苦恼之际他看见儿子在把玩一分为二的葫芦瓢,周公突然计上心头。次日,他就将众人叫到学校,讲解“士婚义七礼”。在说到最后一项时,周公拿出一葫芦,并道:这葫芦现在是浑然一体的,把它切开后,就会变成一分为二。暂可将其看为男、女。再重新将葫芦合一体其姿态就是男俯女仰,以携云握雨的推原之理,方能子孙繁衍,多子多福。

这样简易也隐晦的方式果然得到大家的接受,自此葫芦瓢就成为婚礼上的礼器,一分为二的葫芦用红线穿起,喻为夫妻间云朝雨暮时的姿态,寓意着多子多孙的美好祝福。但在后来的春秋时期,周公定制的这套仪式也逐渐被人厌弃,但孔子重修礼法,在研究后,认为敦伦确实不适合出现在《周礼》中,便废除了最后一礼。

后来又顺应民意将葫芦瓢礼器记载礼书中,另称为“合卺”,我们都听过合卺酒吧,盛酒的酒器就是用的葫芦瓢。而新婚夫妻间的房事,也将由新娘的母亲私下教导,新郎则由父亲指点。这种性教育也越来越隐蔽,但因为周公是第一个提出关于这个领域的人,所以就将他姓名命名为行房事的含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