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术数 > 正文

《封神演义》里有文王武王姜子牙,为何没有辅佐成王的周公

《封神演义》里有文王武王姜子牙,为何没有辅佐成王的周公

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源易缘”带大家先来搞清楚周公是谁,“周公”的名号是怎么来的?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中国历史上有贤名的代表人物之一。

也就是说,周公是武王的亲弟弟,成王的亲叔父;

周公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

因为周公的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他主要的成就,“源易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典故,叫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典故说明周公为了辅佐好周成王,求贤若渴的心情。

历史记载: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

(二)

生活中,我们还有一个常用的词语:“周公解梦”。

在举世闻名的道教圣地武当山,天柱峰顶修建“金殿”中,真武大帝的神像前站立的就有周公和桃花。

可见,周公也已经被奉为神明。

因周公精通《周易》,所以民间的百姓,更相信他能解梦,预测吉凶。

(三)

学些过传统文化《易经》的人会清楚,周公的功成绩,除了辅佐成王,还有帮助周文王修订《周易》。

在历史上,周公的地位,是没有圣人孔子高的。

传统文化中,将孔子称做“文圣”,将关公称做“武圣人”。

“伏羲、周文王、孔子”三人,也被尊为《易经》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大道之源——《易经》“三位圣人”。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于是《周易》成书经历的三个圣人、三个时间,三四千年形成了一部《周易》。

何谓三圣,何谓三古呢?

三圣就是三位圣人:伏羲、周文王、孔子,三古就是上古、中古、下古。

有时,我们也会看到,提到易经“三圣”的时候,周公往往会排在周文王的后面。

这是因为,文王演绎64卦后,周公后期在“修礼仪、制易乐”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四)

《尚书·大传》中,总结出周公一生的功绩: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还是后世为政者的典范。

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

孔子终生倡导的就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周成王在周公去世后,心怀谦让,感念其德,将周公葬在毕邑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五)

为何《封神演义》中,没有提到周公?

是因这部剧中,作者主要反映的是商周无道灭亡、周文王仁义建立新国家过程,演义的一部封神剧。

那时,武王年龄、功业尚且不大,何况他的弟弟周公呢!

周公的主要业绩,也主要是在武王去世后才建立的。

而《封神演义》只写到了:周朝建立,众将封神后就结束了。

(原创声明: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刊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载,请通过本平台留言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