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迢遥群帆过,纵目苍茫两岸阔。远岫泊烟还照客,蜃气抱石共飞鸿。诗文不甚工整,是笔者在着笔傅抱石《碧海群帆》时,一时兴起,效颦偶作。据言,这张画是壬午年(1942)秋季,在重庆夫子池傅抱石的画展上,福建的李世芳先生所订购。这时的傅抱石因避战乱,寓居在“沙泙坝金刚坡”已约莫四年左右。
“壬午画展”是傅抱石的第三次个展,有超过一半作品是来自“金刚坡”时期。此前他在日本东京和南昌老家都有举办过画展,虽说很快便声名崛起,但在群星烂璨的画坛,新人想要“异军突起”,显然是不易的。不过,前两次画展过后,傅抱石受徐悲鸿之邀,进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成为他进入上流文艺圈的一个绝佳契机。
傅抱石(1904-1965) 碧海群帆
立轴 设色纸本
127×50 cm. 50×19 5/8 in. 约5.7平尺
【题识】隔岸桃花迷野寺,乱颿争卷夕阳来。抱石写。
【徐悲鸿题识】此幅沉雄奔放,余深好之,苦不得兼,遂为世芳先生所致,喜同嗜趣,敢志姓名,悲鸿。印文:悲鸿
【印文】印痴、新谕傅氏、乱头粗服、抱石斋
【展览】“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110周年珍藏大展”,江苏省美术馆,2014年12月9日-12月14日。
【出版】1.《傅抱石绘画研究》第46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10月。
2.《其命维新:纪念傅抱石诞辰110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集》第38-39页,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4年11月。
3.《踪迹大化—傅抱石的艺术世界》第246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8月。
【说明】上款“世芳”为李世芳,1890年生于福建建宁,参加过北伐,曾任国民革命军27军前方医院院长。抗战爆发后,在武汉、重庆等地医院任职,因雅好丹青,与傅抱石、徐悲鸿等交往甚多。据其后代回忆,此作为李世芳于1942年傅抱石壬午画展上订购。悲鸿先生见到此画十分欣赏,但又不忍请李先生割爱,遂有画上题跋。
徐悲鸿算是傅抱石的“贵人”,如果不是他的鼎力推荐,一个地处偏远的南昌小学的“教员”是极难有公派赴日留学的机会,之后也几乎不会存在在大学任教的可能。而“壬午画展”之后,傅抱石遂为绘画界炙手可热的人物。系主任吕斯百撰文《一个画家的发现》中说,傅抱石是属于孤芳自赏的一类画家,“从未以国画自诩,……可是到今日为止,画坛上竟不知道有傅抱石。”言语间,无不透露着对傅抱石精湛画艺的推崇。
傅抱石(1904-1965)
关于傅抱石举办“壬午画展”的缘由,坊间向来众说纷纭。有说是迫于生计,权为“稻粱谋”者,亦有说是与徐悲鸿拒绝傅氏调课有关。尤是后者,因是傅抱石的友人兼同事“东方美术史学家常任侠”言之凿凿的口述,几成定论。
据包立民《傅抱石与徐悲鸿》一文,当年傅抱石在学校原是教授中国美术史,某日,其郑重嘱托常任侠代为转告刚从南洋归来的系主任徐悲鸿,下学期想改授中国画。孰料,徐悲鸿一句“抱石先生的课不是教得蛮好的嘛,为啥要改课呐”婉言拒绝。
1931年,徐悲鸿、傅抱石等人合影
常任侠说“当我把悲鸿的答复告诉了抱石,抱石长叹一声表示失望。我劝抱石不要丧气,也许悲鸿很久未见你画画,你不妨画一批东西,搞一个展览,我来捧场写文章,然悲鸿看看你的新作,也许会改变看法”。[1] 常老的话,说的委婉,而言外之意,是徐悲鸿潜意识认为傅抱石教授中国画是不够格的。
笔者私以为,另有一个徐悲鸿拒绝的缘由,或与其是坚定的“中西融合”,提倡素描与写实,而傅抱石的绘画,更偏向于传统的笔墨,“审美相悖”亦应是有匪浅关系。1935年,傅抱石的“东京书画个展”,徐悲鸿为其题词“追求真艺”,又言“抱石先生于绘事精进不已,诸名公展览其作于东京,书此志复”。事实上,所谓“精进不已”,若仔细揣度,此语在“褒扬”中,更偏向于中性词,说的是你的绘画一直在进步而已。
傅抱石与家人在重庆金刚坡下“山斋”合影
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1939年至1942年间,徐悲鸿远渡重洋,离开祖国,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前后近四年。其六月下旬回国后,又忙于各种应酬、欢送会等,对于傅抱石的绘画技艺的情况,也自然无法知晓并关注。而“金刚坡时期”,是傅抱石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创作阶段。在这里,其成功的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独创“抱石皴”,成为“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所作气势磅礴,自然天成。
《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傅抱石自己也曾感慨“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是辜负了四川的山水……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尽。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沉湎于东南的人胸中所没有,所不敢有的。”[2]
1960年,傅抱石回金刚坡参观
而在参观完傅抱石“壬午画展”后,徐悲鸿大受震撼,亲自撰文《傅抱石先生画展》,并发表于次日的报纸,大加赞叹:“抱石先生,潜心于艺,尤通于金石之学,于绘事在轻重之际(古人气韵之气)有微解,故能豪放不羁。石涛既启示画家之独创精神,抱石更能以近代画上应用大块体积,分配画面。于是三百年来谨小慎微之山水,突现其侏儒之态,而不敢再僭位于庙堂。此诚金圣叹所举‘不亦快哉’之一也。”[3]
《碧海群帆》画作上,徐悲鸿亦题词“此幅沉雄奔放,余深好之,苦不得兼,遂为世芳先生所致,喜同嗜趣,敢志姓名,悲鸿。”另有《大涤草堂图》上,作跋“元气淋灕,真宰上诉。八大山人《大涤草堂图》未见于世,吾知其必难有加乎此也。悲鸿欢喜赞叹题,壬午之秋。”
傅抱石《碧海群帆》,局部
傅抱石《碧海群帆》,局部
傅抱石《碧海群帆》:徐悲鸿 题字
在“壬午画展”中,傅抱石以粗放中蕴含精微的异常风格,令艺林眼目一新,久颓的画坛亦为之一振。各界人士,包括画家、学者、外交使节、政府官员等,纷纷向其订购。傅氏一家在战乱时局所面临的窘困境遇,也随之大为缓解。展览结束后,“国立艺专”向傅抱石抛来了橄榄枝,邀请他出任“中国画科主任”。傅抱石也由“美术理论家”从此转身“画坛巨擘”,取得不亚于徐悲鸿的极大成就。
傅抱石《碧海群帆》,局部
傅抱石《碧海群帆》,局部
这件《碧海群帆》傅抱石作画,徐悲鸿题跋,是“傅画徐题”,可谓甚为少见。而所反映的“壬午画展”的种种过往,也是文人惺惺相惜的例证。君子“和而不同”,虽然傅抱石与徐悲鸿二人在追求艺术的“旨趣”上,有“师法传统”与“中西融合”的差别,却不影响彼此深厚纯粹的交谊。
徐悲鸿纪念馆藏有傅抱石为徐悲鸿五十大寿所作的祝寿图《高山仰止》。在《民国以来国画之史的观察》中,傅抱石也说“徐先生的画,创造了一种新的样式,又将写树叶的皴擦等等,予以革命,而代以西洋画技法,所以每张画都有一种新面目”。[4] 此亦是“求同存异”的君子见证。
傅抱石《碧海群帆》,局部
《碧海群帆》中,傅抱石题写的“隔岸桃花迷野寺,乱颿争卷夕阳来”,诗文是石涛1679年所作的题画诗,著录于《石涛题画录》卷一。石涛曾据此诗,作《隔岸归帆图》和《枯墨赭色山水》。而傅抱石对于石涛,当是心摹手追,他的“抱石”名字,即可视为是对大涤子的神交与致敬。傅抱石亦曾以此为题,创作多幅佳作,著录于《傅抱石全集》中。
此外,在金刚坡这一时期,傅抱石面对蜀中山水,心中深有所契,对于石涛的艺术也感悟愈发深刻。也正因此,才能将“胸中丘壑”,通过石涛的诗意,淋漓尽致的表达并诠释。
傅抱石《碧海群帆》,款识
是作中,傅抱石绘乱帆争卷,以“桃花、松树、寺庙、飞帆”等为主要元素,分近、中、远三景,江水呈三折,似“S”形,自远处流来,又向画外流去,江水滔滔,群帆点点。江岸山谷中桃花盛开,一古塔兀立,寺庙隐约于山坳云雾里,淡褐薄施,山水沐浴在落日夕照中。整作生动完成了对于石涛诗意的图解。[5]
傅抱石《碧海群帆》,局部
傅抱石《碧海群帆》,局部
此外,画中苍茫的逶迤群山,连绵不断,江流湍急,朦胧江天的交汇,所营造的“虚实之间”的意境,以及烟岚在“明暗之中”被巧妙表达,包括典型笔墨“抱石皴法”将勾斫和皴法糅为一体,自由挥洒,形成“飞白”的渲染等,使得画面水墨淼淼,墨彩交融,浑为一体。[6] 其中,关于“明暗”的技法,画中元素所呈现的立体感等,则是傅抱石“师法古人”,却又有别于传统绘画的创新之处。
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亦曾言“我认为一幅画应该像一首诗,一阙歌,或一篇美的散文”、“我对于画面造型的美,是颇喜欢在那在乱头粗服之中并不缺少谨严精细的。乱头粗服,不能成自恬静的氛围,而谨严精细,则非放纵的笔墨所可达成,二者相和,适得其中。我画山水,是充分利用两种不同的笔墨的对比极力使画面‘动’起来的。”
此《碧海群帆》,墨的浓淡,山石的错落浑厚,意境的朦胧,帆船的点缀,江水的澎湃等,即是在“粗头乱服”间,隐着“谨严精细”,是傅抱石的难得佳作。
傅抱石《碧海群帆》,局部
而徐悲鸿的题跋中,说到“此幅沉雄奔放,余深好之,苦不得兼”,知此《碧海群帆》其欲求无缘,徒余憾声。“遂为世芳先生所致”则是为李世芳所购藏。此作亦是时隔多年后,由上款人家属释出,更是弥足珍贵。
另从徐悲鸿纪念馆所藏的《松亭话旧》、《唐人诗意图》、《兰亭图》等画作,皆是“单款”,知为其订购或选购,亦可证徐悲鸿对于傅抱石的作品,是极为激赏的。是作《碧海群帆》,自傅抱石“壬午画展”后鲜少现身,今时呈现于“北京保利”拍场,可谓幸事。
傅抱石(1904-1965) 洗桐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87×60 cm. 34 1/4×23 5/8 in. 约4.7平尺
【题识】洗桐图。癸未夏,制于重庆西郊。新喻傅抱石。
【印文】傅、抱石长年、抱石斋
【鉴藏印】云海阁珍藏印、文基珍藏
【题签】傅抱石坡翁洗桐图。印文:文基珍藏
【展览】“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展览”,2002年6月-12月,巡回展览于上海、香港及台北。
【已知出版】1.《名家翰墨十九期·两岸珍藏傅抱石精品特集》,第115页,香港翰墨轩,1991年8月。
2.《名家翰墨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10·傅抱石历史故实》,第61页,香港翰墨轩,1995年11月。
3.《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十七家作品集》,图版133,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2002年6月。
4.《傅抱石大典》,第88页,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
5.《傅抱石艺术研究》,第17页,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
6.《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三》,图目975,故宫出版社,2014年。
7.《金刚坡下·傅抱石》,第159页,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年。
8.《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近现代书画·当代水墨卷(上)》,图目215,文物出版社,2020年。
【著录】1.《傅抱石年谱》,第6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傅抱石年谱》(增订本),第9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
3.《希古与幽怀—傅抱石的人物故实画》,第301页,中华书局,2020年。
【说明】1.本作曾先后经由香港、台湾资深藏家郭文基、蔡辰男、张宗宪递藏。
2.郭文基题签:傅抱石坡翁洗桐图。印文:文基珍藏
3.台湾甄藏1996年秋拍书画专场封底
“洗桐”的典故,出自于“元四家”之一的倪瓒,谓“云林洗桐”。倪瓒,又称“倪迂”,其虽出身富贵,然生性淡泊名利,惟读书操琴。不过,他“怪癖”诸多,尤是有异于常人的“洁癖”。
据明人王铸在《寓圃杂记·云林遗事》中记述,某次有客来访并留宿倪家。夜半时,倪瓒闻听客人咳嗽,担心不洁,心中烦扰,亦无心睡眠。翌日一早,倪瓒就吩咐仆人仔细检查院中每一角落,欲将客人“残痰”清洁。仆人四处发现无果,倪瓒遂亲自查找,几经周折,终于在一颗梧桐树上看到,于是令仆人反复清洗,其则在旁督视。[7]
元人绘倪瓒像,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后世画家也常以“云林洗桐”为题创作,并引申为文人“洁身自好”的美好象征。如钱谷所作,呼童数人汲泉登桐,坐而赏之;崔子忠作,则写云林注视状,双手捧古器以待。康熙皇帝亦有“洗桐山房”宝玺。近现代而言,李可染、傅抱石、徐燕荪等人,也皆创作过《洗桐图》。
傅抱石的《洗桐图》目前存世仅见三幅,其一创作于1942年,画中题跋所言与“壬午画展”基本一致,或即为展览作品;其二为1944年小暑后二日所作,曾出现在中国嘉德2007年春季拍卖会《静观居藏傅抱石张大千精品》专场;其三则是1943年夏写,即本次拍卖画作。
傅抱石《洗桐图》,局部
此1943年夏作《洗桐图》中,绘童仆蹲身,手拿抹布,脚旁置一形似青铜器的洗盆。而画中“倪瓒”身着宽衣白袍,头戴巾帽,手执袖扇。二者神情的刻画尤为细腻,其中童仆满脸错愕,而“倪瓒”似乎在指责仆童,清洁的次数、程度,未能尽如其意。其“洁癖”的表达,跃然于纸。
傅抱石写“童仆与倪瓒”的用笔甚是古厚,线条中偶可见破笔飞白,笔势灵动率意,墨色苍润,而童仆的鬓发,“倪瓒”的须发等,则干笔皴擦,古朴格调,或受陈老莲、顾恺之、周昉等人影响。
傅抱石《洗桐图》,局部
傅抱石《洗桐图》,局部
而梧桐树的描写,有浓淡之分,予层次感。树干纵笔挥扫,叶片则干笔皴擦,或积墨晕染,右上篆书题写“洗桐图”,另行书写“癸未夏,制于重庆西郊。新喻傅抱石。”知亦是创作于“金刚坡”时期。
傅抱石的书法,造诣颇深,其年少时曾潜心研习柳公权、颜真卿的楷书,此后又临欧阳询、黄山谷等人的风度气势,兼参以唐人写经及碑书的笔意,书风疏朗豪放,沉着痛快。
傅抱石《洗桐图》,局部
傅抱石《洗桐图》,款识
此《洗桐图》的递藏,亦是难得。其先为香港著名收藏家、“一砚斋”主人郭文基先生旧藏。复又转至台北著名实业家、收藏家蔡辰男收藏。后则为香港著名收藏家、“云海阁”主人张宗宪先生旧藏。附有郭文基先生题签。
傅抱石(1904-1965) 东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75.5×63.5 cm. 29 5/8×25 1/8 in. 约4.3平尺
【题识】山阴图。癸未立秋后,写于重庆西郊山斋。铭渠老伯大人诲政,愚再晚傅抱石。
【印文】抱石长寿、抱石斋作、上古衣冠
【展览】1.“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收藏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09年10月30日-11月10日,
北京。
2.“河山万里—新金陵画派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5月,北京。
3.“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一十週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2014年12月9日-14日,江苏。
【出版】1.《傅抱石名作集萃—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封面,内文图版11,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2.《新金陵与海上名家精品集》第9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3.《傅抱石年谱》第10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
4.《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一十週年 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集》第26页,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4年。
5.《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第241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6.《首届世界华人典藏大展》第198-199页,首都博物馆编辑,北京出版社,2010年。
7.《金刚坡下—傅抱石》第191页,江苏凤凰出版社,2019年。
8.《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三) 第1085号,故宫出版社,2014年。
9.《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近现代(上)》第216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20年。
【说明】1.傅抱石自题签“傅抱石山阴图”。
2. 《东山图》为傅抱石画赠“铭渠老伯”之作。“铭渠”原名张家凤,字铭渠,祖籍江宁府,后迁居至贵州盘县城北门外崇山营张家坡。张家凤育有一子,取名振宗,后改名为道藩。张道藩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亦是文艺理论家,美术教育者。张道藩与傅抱石是同僚,亦相交莫逆,彼此惺惺相惜。张氏常与傅抱石切磋画艺,谈论美术史,曾撰写专文《论傅抱石之画》,并于1945年刊发于《中央日报》;傅氏亦曾为张氏刻“道藩学画”、 “思雪楼珍藏”、“百忍家风从小忍,三民主义作新风”等印章,并时常有画作奉送。
《东山图》,又称《山阴图》《山阴道上》等。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鹏先生考证,此题属于谢安故实题材。《世说新语·雅量第六》“谢太傅盘桓东山时”条注引《中兴书》云:“安先居会稽,与支道林、王羲之、许询共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谈说属文,未尝有处世意也。”记述了谢安隐居东山时与同在会稽周边寓居的支道林、王羲之、许询共处同游,《东山图》(或《山阴图》)就是对这一故实的图绘。[8]
傅抱石《东山图》,局部
傅抱石《东山图》,局部
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傅抱石谈到自己创作题材的时候将创作题材分为四类,其中第三类为“营造历史上若干美的故实”。而《东山图》与《洗桐图》,包括《湘君图》《兰亭图》《琵琶行》等即属此类。
此外,《佩文斋书画谱》卷八十三录《石林建康录》“宋李公麟《东山图》”云:“龙眠李伯时画许玄度、王逸少、谢安石、支道林四人像,作《东山图》。玄度超然万物之表,见于眉睫;逸少藏手袖间徐行,若有所观;安石肤腴秀泽,著屐反首,与道林语;道林羸然出其后,引手如相酬酢,皆得其意于俯仰走趋之间。笔墨间远,妙绝一时。”[9]
傅抱石《东山图》,局部
据此,我们可以大致知晓傅抱石《东山图》中所绘四位高士,即是谢安石、支道林、王羲之、许询四人。其中藏手袖间者为王羲之,反首者二人,许询为头戴发簪者,而戴冠巾者为谢安石,最后“引手如相酬酢”者,自然是支道林。
傅抱石的《东山图》与《石林建康录》中“宋李公麟《东山图》”所描写的形象、动作、神情等,皆可谓是如出一辙。笔者考(宋)叶梦得《石林居士建康集》卷二,《东山图赞》,载:
傅抱石《东山图》,款识
《佩文斋书画谱》中有《建康集》,故此《东山图》,亦应是傅抱石据叶梦得《东山图赞》的“赞词”而来。也可见傅抱石的画作,题材多取自传统文化,故得古典之气,与时空神遥。包括南京博物馆藏傅抱石三件《擘阮图》的构图,亦与《佩文斋书画谱》卷八一所载相契合。
是作上款人“铭渠老伯”为张道藩父亲张铭渠。张道藩与傅抱石是同僚,亦相交莫逆,彼此惺惺相惜。张氏常与傅抱石切磋画艺,谈论美术史,曾撰写专文《论傅抱石之画》并发表。傅抱石亦投桃送李,为张氏刻“道藩学画”、“思雪楼珍藏”等印章,并时常有画作奉送。另有傅抱石题签“傅抱石山阴图”。
此次,北京保利2022春拍,近现代书画夜场中,另有傅抱石作《石涛诗意》《怒瀑图》等,亦是难得。
傅抱石(1904-1965) 石涛诗意
立轴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59×43 cm. 23 1/4×16 7/8 in. 约2.3平尺
【题识】深山有怪松,举世人罕识。生植万木间,挺出亦孤特。老乾嵌龙鳞,修枝扇鸾翼。折旋摩青霄,婆娑俯崱屴。霏霏瀑雨悬,鬱鬱日车匿。静夕引长风,恍惚潮江淢。我行惬奇赏,叹息动颜色。根株穿断岩,岁月谁复忆。白鹤翔来栖,徘徊意无极。秦封亦浮荣,神护在冥然。相对谢尘埃,啸咏适所得。癸未夏四月,偶得是帧,觉与清湘上人康熙丙辰题《松鹤鸣琴》诗意略有会合处,因录之。傅抱石重庆西郊。
【印文】傅抱石印、抱石斋 、印痴
【说明】文物商店旧藏。
据画中题识,可知是作为傅抱石1943年夏四月所作。而其内容则录自石涛1676年所作《松鹤鸣琴》的画跋。是诗文亦著录于《大涤子题画诗跋》中。此作为文物商店旧藏。
傅抱石《石涛诗意》,款识
傅抱石《石涛诗意》,局部
是作,绘远山、近松、高士、山道等。其中远山信笔写出,设色或褚黄或淡墨,表达连绵的意境。近松占据画面大部,看似漫无规律,随意涂抹,实则是乱中求秩,笔墨之间相渗透,点线亦是彼此交织,韵律十足。所营造的枝叶茂密,苍虬耸立,松干劲拔,松枝斜出,也透着巴蜀山水的苍茫浑厚。而持杖高士,头戴冠帽,宽衣阔袍,亦步亦趋,缓缓前行,神情清俊,须发扬起,亦是一派魏晋风流。
傅抱石以“石涛诗意”作画,另有如《访石图》、《过石涛上人故居》、《送苦瓜和尚南返》、《大涤草堂图》、《石涛上人像》等,皆可见其对于石涛的渴仰之心,乃能不断的探求石涛的绘画语言与艺术美学思想。之后,又能“笔墨当随时代”而独树一帜。其亦曾辑录完成700余首规模的《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才能对石涛的诗文,有着远胜于他人的体会与感悟。
傅抱石(1904-1965) 怒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04.5×29.5 cm. 41 1/8×11 5/8 in. 约2.8平尺
【题识】仲仁先生方家正之,新喻傅抱石金陵讲舍写。
【印文】抱石私印、抱石得心之作、代山川而言也
【鉴藏印】张仲仁印、临水张仲仁藏、临水张榕山藏、榕山之印
【签条】怒瀑图,抱石自题。
【说明】上款人“仲仁”为张仲仁。其祖辈世代在南昌民德路经营一家颇具规模的文房四宝店,傅抱石常去购买绘画所用的笔墨纸砚,便与张家老店年龄相仿的少当家张仲仁、张季仁结下了友谊。数十年间,两家鸿信往来互有馈赠。傅抱石曾写《怒瀑图》、《试张季仁墨作山水图》分别赠与张仲仁、张季仁。张仲仁之子张榕山(1946-2018)自小便酷爱绘画,尤其对傅抱石先生追慕不已,六十年代初其曾两次赴南京向傅抱石请教,傅抱石赠中堂书法“士先器成,而后文艺”,以资鼓励。
本幅《怒瀑图》由上款人张仲仁家族后人提供,并附数十年间,两家往来鸿信数通。在信中,傅二石说到“伟大的艺术家必须由才能相当的人来继承,这继承者姓傅或姓张,是无关紧要的……我对我们家的老家有您这样一位真正的继承者万分的高兴。”南京博物馆藏傅抱石1943年作《山水》,其题识中记载张季仁赠旧墨,傅抱石试墨作画忆老友的轶事。而傅抱石的夫人罗时慧将“买樟木箱”、“开发票”等琐事都一一交代,亦可见傅张两家,几代往来,堪称世交,交谊深厚。
傅抱石《怒瀑图》,局部
傅抱石《怒瀑图》,局部
傅抱石题签
是作《怒瀑图》,构图饱满,瀑布从峰巅倾泻而下,势如山洪,其声激越,如雷霆般,穿云裂石。而观景台上,绘高士四人,或远眺,或吟哦,似为此澎湃之象所震撼。另有持杖红衣童子一人,远远站立,则颇为悠闲。而山石的描绘,以散锋乱笔披拂而下,寓之厚重,又施以赭石与淡花青渲染,此与怒瀑之沉雄,水花所激起的氤氲等,亦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使得整个画面的“明暗”不会因为积墨而晦暗。此亦可见傅抱石的用心经营。
傅抱石《怒瀑图》,局部
画中钤印“代山川而言也”语出《苦瓜和尚画语录》“搜尽奇峰打草稿,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此语是石涛的最经典画论,亦可见傅抱石对于石涛仰慕之深,其也曾说“余于石涛上人妙谛,可谓癖嗜甚深,无能自已”,亦可证之。
参考资料:
[1] 包立民:《傅抱石与徐悲鸿》
[2] 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
[3] 徐悲鸿:《傅抱石先生画展》
[4] 林木:《傅抱石徐悲鸿关系谈》,引用自傅抱石《民国以来国画之史的观察》
[5] [6] 万新华:从《乱帆争卷夕阳来》看傅抱石过渡期山水画风演变
[7] (明)王铸《寓圃杂记·云林遗事》
[8][9] 张鹏:《傅抱石人物故实画画题新义详考》
[10] (宋)叶梦得:《石林居士建康集》卷二
▲ 同古堂坚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