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红楼梦》里有最好的答案

读书有什么用?大概这是不少人一直想要搞明白的一个问题,甚至有一段时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那些认为读书无用的,大多都片面地把读书和挣大钱、功成名就这些标签画上了等号,认为读书出来一定能挣钱,一定会出人头地,如果挣不了大钱,不能人前显贵,那读书就没大用。

这种让人无力反驳的论调,在农村根深蒂固。我出自农村,对家乡父老的这种“浅见”早已习以为常。在他们有限的见识中,不管你是否读书,只要在外面挣了大钱回来,那就是有本事。

书读的再少,只要能搞到钱,都受人敬重。书读的再多,如果不能变现,那也是白扯。这是典型的将读书功利化的言论。

读书红楼梦读后感_红楼梦里关于读书的语句_

如果一家子培养孩子读书,甚至孩子考上了大学,但这家的家境并没有因此得到明显改善,或者孩子工作后,并没有像大家期望的那样挣到很多钱,甚至远远不如那不读书的挣得多。

这时候,村里人就议论开了:你看某某家孩子,读了书也没用啊,没挣到啥钱啊。你看某某某,还是大学生呢,一个月就几千块钱,还没俺儿挣得多呢。读书还是不行啊,还得打工,你看某某孩子,出门两年,家里盖楼了。你看谁谁谁,还大学生咧,三十多了没结婚呢。

也正因此,很多年轻人,尤其是读了书出来,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回老家过年。他们怕听到各种关于读书无用论、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样的论调。

有时候也想去争辩几句,但想想又觉得没必要。读书这个东西,只有真正深入进去,一直走下去,你才能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而这种好,很多时候,不需要告诉任何人,尤其是不知诗书滋味长的人。

读书究竟有什么用?其实《红楼梦》里就有很好的答案。

读书红楼梦读后感_红楼梦里关于读书的语句_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改变个体命运

现在有句话说,读书依然是大多数人改变命运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廉价的一种方式。

比如贾雨村这个人,他是个穷儒,家里就他一个了。他除了读书,没有别的选择。

因此,即便是敝巾旧服,贫窘不堪,甚至连进京赶考的路费都没有,他也没有放弃。他宁可一边赶路,一边卖字作文为生,也要入都去参加科举考试。

就像我们今天,贫寒家庭出来的子弟,想要读书,但又交不起学费,吃不起食堂,就是课余捡垃圾卖钱,也要读书。

对很多人来说,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不读书,便意味着像父辈一样,世世代代为农,一生碌碌无为。

我们抛开贾雨村的人品不论,他的才学和抱负是值得肯定的,这些显然都是通过读书得来的。正因为贾雨村抱定了读书考科举这条路,而这也是古代文人改变个体命运,甚至光宗耀祖最好的出路。

贾雨村是读书人,所以他虽然贫穷,但骨子里有着文人的底气和自信。即便与甄士隐、林如海等人对谈,也丝毫不露怯,不自卑,更不会低眉顺眼、卑躬屈膝,相反,他可以开怀畅饮,谈笑风生。

也正因贾雨村的才华、见识、谈吐和抱负,让他一路得到了甄士隐、林如海、贾政等贵人扶持,加上自己的努力,他最终金榜题名,并在随后的仕途上,一路青云直上。

贾雨村从一个小小的穷儒,最后中了进士,做了县太爷,后来又补授了大司马。这些,除了他本人在官场上的汲汲营营,最根本的还是通过读书改变的。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贾雨村不肯读书上进,你觉得他跟冷子兴交谈时,会有那一番见识?你觉得他会跟贾府攀上关系?你觉得他会得到甄士隐等人赏识?

如果贾雨村不读书,没有什么作为,他后来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存在。读书,改变的何止是命运?

读书红楼梦读后感__红楼梦里关于读书的语句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意地栖居

苏东坡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满腹诗书的人,往那一站,即便不发一言,我们也能感受到那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而一个真正读过书的人,往往更懂得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诗意地栖居。他一定不会甘于眼前的苟且,他的眼里会有光,他的内心多半还装着诗和远方。

香菱原是甄士隐的女儿,本是千金小姐,但因被拐卖,命运从此改变,人生几经起落,后来成了薛蟠的小妾。

你以为香菱就此认命了吗?不,她没有。即便她几乎不可能再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她依然会选择让自己过得更好,让生活投射进来更多的光芒。

当薛蟠被柳湘莲暴打,为了避羞而选择了外出游艺时。香菱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有了自己人生唯一一次绽放。体贴的宝姐姐把她领进了大观园,这是她向往已久的桃花源。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里最美的篇章之一。

可是谁又能想到,为了等这个机会,这个可怜的女孩盼了多久,期待了多久啊?呆霸王的粗鲁、无知,又让这个命运悲苦的女孩,有过多少次幻灭呢?

_红楼梦里关于读书的语句_读书红楼梦读后感

但即便如此,香菱心中的那一缕火苗从未熄灭。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你看她学的多认真啊。

她拜黛玉为师,与湘云彻夜谈论,宝玉生日自告奋勇写阄儿,甚至行酒令时还用唐诗提醒湘云。这些,是刻苦认真的香菱,努力学诗所得。

她对于诗和远方的追求,对于美好的向往,令人心疼,所以黛玉自愿教她学诗,湘云跟她高谈阔论,连宝玉都称赞她:老天生人再不虚赋灵性的。

是啊,谁不喜欢努力上进的人呢?

虽然香菱仍要面对现实世界里悲惨的命运,但谁又能说,她的人生没有任何光亮和温暖呢?而这光亮和温暖,是苦志学诗的香菱主动争取来的,是那一行行妙趣横生的古诗赋予她的。

即便那时光如此短暂,但能在自己朝思暮想的大观园里诗意地栖居,与公子小姐们畅快地作诗谈论,即便是短暂如流星,但人生曾如此闪耀星空,那也是值得的呀。

我想,日后落难的香菱,弥留之际的香菱,魂返故乡的香菱,想到这些时,嘴角应该会有掠过一丝欣慰的笑容吧?

读书红楼梦读后感_红楼梦里关于读书的语句_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懂得更多道理

红楼梦里的公子小姐,出口成章,落笔成诗,个个都知识广博,才情不凡,而要论谁最博学多识,当推宝姐姐。

一个人一旦知道的太多,且各行都有很深的见地,并非浅尝辄止,那么无论在任何场合,他往往都会成为意见领袖。宝钗的博学,是你想象不到的。

说到医药,你看她对黛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时的专业。说到养生,你看她劝宝玉不要喝冷酒的学问。说到绘画,你看她给惜春开的颜料单子时的周到。说到管家,你看她小惠全大体的智慧。

说到才学,那夜拟菊花题的才思之敏捷,讽和螃蟹咏的讥刺之辛辣,偶填柳絮词的言语之豪气,都令人叹服。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宝姐姐知道的太多了。

宝钗生日听戏,宝玉觉得无趣,于是宝钗念出一段《寄生草》,宝玉听了喜的拍手画圈,赞宝钗无书不知;黛玉说酒令失言,众人没察觉出来,唯独宝钗听了出来,找个机会便要单独审颦儿;探春理家兴利除弊,说起开源节流之策,宝钗亦引经据典,给探春上了一课。

_红楼梦里关于读书的语句_读书红楼梦读后感

黛玉的才学里,有天赋灵性,有妙手偶得,而宝钗的诗词学问,生活技能,全是从书上得来,从生活经验中习得。就说那一纸小小的当票,连湘云都不认得,宝钗自然识得。

夏金桂够厉害吧?整个薛家,先辖制住了丈夫薛蟠,又开始与婆婆薛姨妈斗法,最后连小姑子宝钗都想试试深浅,而宝钗是怎么应对的呢?“久察其不轨之心,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其志。金桂知其不可犯,每欲寻隙,又无隙可乘,只得曲意附就。”

博学多识的宝钗是大家闺秀,有气质有才华,自然不会像夏金桂一样,一哭二闹三上吊,她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文斗不是武斗,是智取不是强辩。

当你有了学识和涵养,有了智识和境界,你便不屑于与宵小之徒争斗,像泼妇骂街一样无理取闹,只三言两语,便抵得万马千军。

读书红楼梦读后感__红楼梦里关于读书的语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更好的自己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它冰雪中。”这是邢岫烟咏梅花的诗,也是她自身品格的真实写照。

邢岫烟是邢夫人的娘家侄女,出身小门小户,荆钗裙布,生活贫寒,但她并没有因此妄自菲薄、自怨自艾,相反,她很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

甚至,她还有酒糟透了的父母,但这个“贫贱不能移”的女孩,偏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活成了品格贵重受人钦敬的女孩。

而邢岫烟能有这样的生活态度,显然不是天生的,这很大程度上跟她自幼遇到的一个人有关,这个人便是妙玉。

邢岫烟家道贫寒,曾赁妙玉庙里的房子居住,两人因此做了十年邻居。这十年里,岫烟所认的字,皆是妙玉所授,因而两人有半师之分。

可以想象,出身高贵,才情兼备的妙玉,对小户之家的贫寒女孩,会有怎样的影响。

所以,邢岫烟为了贴补家用,为了打发身边的丫鬟婆子,把自己唯一的冬衣当了,大冬天里只穿着一件单衣。她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不会去求任何人。

_读书红楼梦读后感_红楼梦里关于读书的语句

即便贾母一开始对她并不怎么喜欢,她也丝毫不在意。姑母对她疏于照顾,她也不抱怨。她的甘于贫寒,清新脱俗,端雅稳重里,藏着一个贫家少女不向富贵低头,不为贫寒弯腰的骨气。

而这些,是邢岫烟通过识字读书慢慢沉淀出来的,是那些诗书滋养了她的精神世界,是那些书籍充盈了她的贫贱生活,给了她“凌寒独自开”的底气,给了她“犹有傲霜枝”的自信。

她安贫乐道,不卑不亢的处事态度,她身处豪门不慕荣华,出身贫寒不改其志的追求,也为她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更为她引来了一段天赐良缘。

读书也许无法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至少可以改变一个人对待命运的态度。与那些一生浑浑噩噩不知为何而活的人相比,至少我们知道如何去更好地活着。

你看秦钟,一样出身贫寒,却不知努力,气死老父。等到临终时,才幡然醒悟,提醒宝玉:“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你看薛蟠,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生生把“唐寅”念成了“庚黄”,行酒令时,更是“自创”了所谓的“哼哼韵”,无知如他,只能贻笑大方。

你看贾瑞,老大不小了,没结婚不说,还不务正业,不知向学。结果被爷爷打了三四十大板,不让他吃饭,跪在院内读文章。

正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真正读过书的人,无不知道读书的好。而那没读过书的人,却常常以财富、成败论输赢,殊不知,人类最大的财富,并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书籍,是思想,是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