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楷、行、篆、隶四种字体,草书之美显得比较“隐蔽”,不容易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被折服。这就是说,欣赏草书需要一定的门槛,而创作草书也是如此。书法史上的名家,如文徵明、唐伯虎等,他们的行书、楷书称得上一流,但草书就相对一般了。
从东汉以来,称得上“草圣”且影响深远的,无非张芝、“二王”、张旭、怀素、孙过庭这寥寥几人,其中“颠张狂素”把草书法度推向了极致,尤其是怀素,可以说是今草的集大成者了。
“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认为,怀素草书之妙在于能融合诸体,并将用笔、情感和即兴性完美合一:“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不知蝌蚪、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唯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可”。
怀素成名很早,李白称赞他:“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此时的他就已经书艺过人了,怀素曾求学于颜真卿和张旭,尽得二人草法之妙。
怀素传世作品不多,而他临终前的草书《四十二章经》,可以看作是他一生草书的巅峰之作,徐悲鸿称它“空前绝后”。
此经是中国最早翻译的释家典籍,微言大义,号称“禅中《论语》”,怀素于人生晚年,既悟透了草书,又看懂了这部经文大义,当他挥毫落笔时,如仙人附体,《四十二章经》一气呵成,无丝毫迟滞犹豫。
怀素草书早期循规蹈矩,中期奔放恣肆、一泻千里,而晚期则徐疾有度、狂中有逸,《四十二章经》正处于晚期风格的成熟期。此作全卷248行、近2700字,落笔动作丰富,笔画粗细对比明显,粗处张力十足,扎实俊健,细处牵丝轻盈而不虚飘。
相较于张旭草书的浑厚凝重,怀素草书突出一个“巧”字,善于造“势”。结体因字赋形,笔随心走,如“乃”“人”二字,撇画细长外展,将整体架构向左拉伸,而右半部笔画较粗,像一块巨石将重心压住,整体险绝而又平稳。
怀素用笔笔笔中锋,且不刻意藏露,锋芒、顿挫、方圆出自天然。再看这部《四十二章经》字与字间多以长长的牵丝勾连,而笔断意连处又能看到上一个字收笔与下一个字起笔的呼应,丰富了“一笔书”的变化态势。
《四十二章经》章法灵变,字组之间注重避让、迁就,一列下来有疏有密,疏处可走马,而密处又紧凑浑厚。空间布白松紧、用墨浓淡,也增加了全卷的动势。怀素草书每一处细节、每一个点画都值得细细揣摩。与当代某些大师没有任何笔法、章法逻辑的“鬼画符”作品相比,这才是最正统的草书。
对于学习草书的书友,《四十二章经》一帖就能囊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各种奥秘,将它临摹透彻,书法中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今,我们将怀素这部草书《四十二章经》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用笔细节与真迹别无二致。为了便于释读,我们在每一个字旁都加上了原文,并进行了纯手工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