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诗词中, 以“ 烧香” 为主题的作品很多,明代周嘉胄《香乘》“香诗汇”收录了多首名家咏香之作,文人在诗词中描写调香制香、焚香消闲,以及焚香的经验与感悟。
为了记诵香方,文人还把香方编成像诗的歌诀。在《全宋诗》中有一首丁谓《清真香歌》,就是一首香方的歌诀:
四两玄参三两松,麝香半分蜜和同。
丸如弹子金炉爇,还似花心喷晓风。
清真香歌前两句说明香方使用的香料与配比,玄参四两为君香,甘松香二两为臣香,半两麝香与蜜分别为佐香、使香。后两句描写香的形制与气味“还似花心喷晓风”可知此香是花香味的合香。
这首清真香在《香乘》中记作“丁晋公清真香”,香方最后说减去三两玄参,用一两玄参、二两甘松,与麝香配伍制作的香叫作“清室香”。
清真香所用香料有很好的药用功效,《经验方》记载治患劳人烧香法,就是将玄参、甘松配伍制作成蜜丸焚烧:
用玄参一斤,甘松六两,为末,炼蜜一斤和匀,入瓷瓶内封闭,地中埋窨十日取出。更用灰末六两,更炼蜜六两,和令匀,入瓶内封,更窨五日取出。烧令其鼻中常闻其香,疾自愈。
在《香乘》中还有很多歌诀香方,像兰花香味的“胜兰香”,梅花香味的“梅蕊香”,赏烟的“华盖香”,这些歌诀香方便于记诵传播,是古人经常合制、焚烧的熏香。
焚香对古人来说并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需要合适的环境,不同香品不同焚爇方式,杨万里《烧香》一诗完整真切的叙述了宋人焚香,从使用的香炉、焚香的火候到品香的环境都有描写: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
青瓷鼎形香炉,银质叶状的隔火片,稳定的炭火,加上无风的房间,就是宋代文人焚香所需条件,陈敬《陈氏香谱》“焚香”条载:
焚香必于深房曲室,用矮桌置炉,与人膝平,火上设银叶或云母制如盘形,以之衬香。香不及火,自然舒慢,无烟燥气。
古人认为焚香的最佳空间就是“深房曲室”,陆游《小室》:“小室仅容膝,焚香观昨非”。“深房曲室”式的空间不仅可使香气留香持久,还可以营造出一个静谧、安谧的氛围。
银叶、云母 , 乃是焚香时隔火的工具,焚香时将它置于香与炭之间,使香料受热不至于太猛,产生焦燥的烟气。杨万里《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其三》诗中将隔火片—“银叶”的用途解释得很明白:
山童不解事,著火太酷烈。
要输不尽香,急唤薄银叶。
服侍杨万里的小书童,将木犀香直接放置于炭火之上,过于酷烈的火势对香气损害很大,杨万里赶忙让书童去取隔火的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