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怀素真迹在辽宁问世,这字距今1000多年,令书坛广泛关注

中国书法从书体上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五种书体,那就是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其演变顺序也是这个顺序。

在这五种书体当中,都曾经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交流书体存在过,篆隶在秦汉时较为流行,后来被草书取代,魏晋时期的日常交流书信,多是以草书写就,所以草书便成为了晋人书法的基础。

怀素真迹在辽宁问世,这字距今1000多年,令书坛广泛关注

怀素草书《论书帖》

到了唐代,唐楷的逐步完善,逐渐成为了官方通用的书体,自此之后楷书便成为了一种主流,而草书大师,在后世也越来越少,气格也越来越低。

所以学习草书的朋友,要懂得上追晋唐名家,从晋唐名家的门户当中窥见草书的真谛。在中国草书史上除了晋人的王羲之、王献之之外,在唐代同样有一位草书宗师的人物,成为了千百年来学习草书的人手追心摹的至高境界。

怀素真迹在辽宁问世,这字距今1000多年,令书坛广泛关注

怀素草书《论书帖》

他就是怀素。

怀素的书法学习之路颇为坎坷,也非常值得当代人借鉴,早年的怀素出家之后练字极为勤奋,但是到了弱冠之年,仍旧不得法,这与当代许多人练了几十年仍旧不入门一样,这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直到怀素到了长安城,见到了邬彤与张旭,才真正学到了笔法的真谛。后来他上追魏晋,凭借过人的天分,终于名噪天下。

怀素真迹在辽宁问世,这字距今1000多年,令书坛广泛关注

怀素草书《论书帖》

关于怀素是如何从晋人书法当中学到精髓的,他在自己的一本《论书帖》当中,解释的极为到位。

他在这本帖当中写道:

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废,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亦(亦,一说作“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

他借用山高则灵,泉深则水清的比喻,来说明书法功力和理解力对于书法境界的影响力,他抛弃了自己早年曾经学到了一种狂逸之气,而从王羲之的《二谢帖》当中领会到了晋人笔法的精髓。

怀素真迹在辽宁问世,这字距今1000多年,令书坛广泛关注

怀素草书《论书帖》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件怀素《论书帖》。这件《论书帖》真迹曾在辽宁问世,这字千变万化,堪称草书界的极品!

评价一个人书法的境界,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他的草书。因为只有草书才是在固有的法度中能够有最大的创造空间。真正的草书至高境界,是没有丝毫个人习气的中正平和,是一种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平和之境界。

王羲之的书法便是在这种高度上,这件《论书帖》也是如此。

怀素真迹在辽宁问世,这字距今1000多年,令书坛广泛关注

怀素草书《论书帖》

怀素这件《论书帖》没有《自叙帖》那样充满了个人想象的浪漫之气,而是极合晋人法度,充满了恬淡而肃穆的风神气息,在用笔上娴熟而精稳,在线条的转化上,英姿勃发,气象超然。

此作的诸多跋文当中,以赵子昂的题跋,最为精准:

“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后人作草,皆随俗缴绕,不合古法,不识者以为奇,不满识者一笑。此卷是素师肺腑中流出,寻常所见,皆不能及之也。”

怀素的书法始终不离魏晋法度,这件作品乃是精熟之极的作品,堪比晋人。如今此作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怀素真迹在辽宁问世,这字距今1000多年,令书坛广泛关注

怀素草书《论书帖》

我们将这件作品按照原作大小进行1:1复制,还原出了跟原作一模一样的作品,字字清雅而清晰,原作无二致。

欲购怀素此《论书帖》,请点击下面惠购:

怀素真迹在辽宁问世,这字距今1000多年,令书坛广泛关注

怀素草书《论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