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好命的女人,自带这3种特质

文| 有书燕穿杨·主播| 阿成

有书君说

都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

可为什么有些人的命运似乎总比别人顺畅?

是上天格外眷顾他们,还是另有原因?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唐朝最好命公主”——长乐公主的故事。

爱是养分

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的正妃长孙氏,生下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娃。

这对夫妻不同于一般貌合神离的皇室夫妻关系,他们非常恩爱。

二人已经有了两个男孩,这个女娃是他们的第一个女儿。

所以,对于这个女儿,两口子欣喜若狂,越看越爱。

他们给她起了一个美好的名字——丽质。

乍看起来,李丽质生于王府,人生的起点很高。

然而,幼小的她哪里知道,她的人生尚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那时,她的父亲时常被迫害,处境有些危险。

李世民因为功勋盖世,所以被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视为眼中钉。

李世民府中的文臣武将,有的被强行调走,有的被无端陷害、贬谪。

随着李丽质一天天长大,王府的困局日益严重。

终于在李丽质5岁那年,李世民决定扭转困局,毅然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

李世民

李丽质的身份也随之发生变化。

《新唐书 •百官志》上说:

“皇姑为大长公主,正一品;

姊妹为长公主,女为公主,皆视一品;

皇太子女为郡主,从一品;

亲王女为县主,从二品。”

李世民是秦王时,他的女儿只是从二品的“县主”。

但现在他是皇帝了,那么他的女儿就是“公主”了。

于是李世民在即位后第二年,册封李丽质为“长乐郡公主”。

自此以后,李丽质就被称为长乐公主。

看起来,李丽质的人生攀上了新的高峰。

然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再崇高的地位,也不能和父母的爱相比。

幸运的是,与很多薄情寡恩的皇家父母不同,长乐公主的父母对孩子非常疼爱,对女儿尤其如此。

众位公主都很受宠爱,并没有因为生在帝王家感受到无情。

长乐公主身为皇后所生的第一位公主,更是受到了父母无尽的疼爱。

她的封地,土地极其肥沃,居民足有三千户。

一般皇室人员的封地,没有能赶得上她的。

李世民夫妻二人不仅给足了长乐公主物质上的爱,也为她提供了很好的精神营养。

他们不仅自己悉心教育女儿,还为她请来当世名师提高她的修养。

于是,在父母之爱的灌注下,长乐公主长成了一位柔和善良、心中有爱的女子。

长乐公主

爱非武器

好命的人,不仅感受过爱,更懂得爱不是武器。

如果一个人把爱当成了武器,拥有的爱越多,越可能走上歧途。

长乐公主的两个哥哥李承乾和李泰,虽然都受到了父母的无上宠爱,但是却不珍惜这份爱,最终结局悲惨。

李承乾8岁就被封为太子,因为体弱多病,让父母操碎了心。

然而,他却沉迷酒色,私下里和大唐的敌人突厥交往,还仗着宠爱图谋不轨。

最终,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被废,忧愤而死。

李泰也极受宠爱,封地比同期被封的其他皇子多很多,在文学爱好方面获得了李世民的大力支持。

然而,他仗着宠爱得寸进尺。

身为一个结了婚有了孩子的大人,李泰躺在李世民怀里撒娇。

明着说要帮弟弟李治登基,暗里却是讨要太子之位。

李世民深思熟虑之后,把李泰从魏王降为东莱郡王。

但长乐公主与这两位哥哥截然不同,她从不把爱当成武器。

她从来没有仗着宠爱,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大多数时间,长乐公主都在书案旁画画、写字。

她有一块圆形的白瓷砚台——辟[bì]雍砚,“砚面四周可容水,形如璧环”。

这块洁白的砚台见证了她挥毫泼墨的日日夜夜——“圆池类璧水,轻翰染烟华”。

很快,她的绘画和书法就让人赞叹不已。

据她的墓志铭记载,她的画卷一旦被挂起来,旁边的明镜都灰暗无光;她的书法一旦写成,连春天的花朵也黯然失色。

闲了的时候,她就去看前人留下来的珍贵书法作品,要不然就去找些旧书来看。

就这样,从不恃宠而骄的长乐公主长到了十三岁。

这个年龄,她的母亲长孙皇后已经嫁给了父亲。

如今,她要嫁给舅舅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

出嫁前,父亲李世民让有司准备丰厚的嫁妆,足有当年永嘉公主的两倍多。

但是大臣魏徵认为,永嘉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是长乐公主的姑姑。

按照礼制,长乐公主的嫁妆只能比她姑姑少,而不能比她姑姑多。

李世民只能遵从礼制,削减了长乐公主的嫁妆。

但长乐公主并没有表示任何的不满意,而是开开心心嫁了过去。

对于父亲的爱,长乐公主选择把它放在心里默默感念,而不是拿在手里当成武器,任意索取。

那时的她,也许并不知道,正是她这种心态,才让她在唐朝众多命运多舛的公主中,成为最好命的那一个。

爱的回馈

长乐公主嫁到长孙家之后,和长孙冲琴瑟和谐,相亲相爱。

她从来没有因为父母对她的无上宠爱,而凌驾于众人之上。

如果不是她的墓志铭确有记载,人们很难相信,帝国的长公主竟然会亲自掌厨、织布。

这一点,让她成为了后代公主的楷模。

后来的和政公主、襄城公主、升平公主、汉阳公主等,都是勤俭持家的典范。

这样的长乐公主,深得夫家的信任和爱重。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打算像西周时代那样,让诸王、功臣永远在一个地方担任长官,死后官职可以由子孙继承。

这是古老的分封制,它在周朝发展初期的确起过作用,但是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分封之后的诸王、功臣实际上成为了诸侯国国王,一旦实力强大,很有可能作乱。

曾经的战国混乱、汉朝的“七国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都是这种分封制的典型后果。

因此大臣纷纷反对,长孙无忌也不例外。

长孙无忌

但是李世民不为所动,坚持推行。

长孙无忌见以国事的角度难以说服李世民,就想用君臣之间的情谊来打动李世民。

可是如今李世民和大臣们已经闹僵了,这可怎么办?

长孙无忌想到了儿媳妇长乐公主,于是请她进宫传话。

长乐公主来到父亲身边,传达了公公长孙无忌的心里话:

“臣披荆斩棘跟随陛下多年,如今天下太平了,陛下就要把臣扔到偏远的外地。这和贬谪有什么区别!”

听了长乐公主传话后,他虽然还是把大臣们训了一通,但考虑到长孙无忌说的问题,很快终止了分封制度。

同样是提要求,高阳公主曾向李世民要求驸马房遗爱,越过房遗爱的哥哥房遗直,继承房玄龄的官衔。

但李世民坚决不许。

为什么长乐公主单单传话,就能得到李世民的赞同?

不仅挽救了公公长孙无忌一家的命运,还让大唐暂时免于诸王作乱的祸患呢?

这恐怕和长乐公主此举是出于君臣大义,而非个人私利有关。

关键时刻,她没有讨要任何的私人利益,而是以大局为先。

身为一个感受过爱的女子,她把爱化成了对国事的担当。

或许正因为如此,她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依赖和赞赏。

如此一来,她怎能不好命?

就这样,婚后的长乐公主一直岁月静好。

她依然保持着未出嫁前的习惯——画画、写字,那块洁白的砚台,早已饱吸墨汁,留下了一道道墨痕。

可惜的是,婚后的美好时光仅仅持续了10年。

长乐公主23岁时,因病去世。

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比起那些被杀、被贬、婚姻不幸的唐朝公主来说,已是足够好命。

她的人生,感受过爱,感恩过爱,从未缺失过爱。

这样的一辈子,纯粹,温暖,值得。

参考资料:

1.《新唐书•列传第八•诸帝公主》

2.《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唐纪十》

3.《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五•唐纪十一》

4.《大唐故长乐公主墓志铭并序》

5.《唐会要•卷六•公主杂录》

6.《新唐书•卷四十六•志第三十六•百官一•吏部》

7.《唐昭陵长乐公主墓》

记 得 拉 至 文 末 为 有 书君 点 赞 哦 !

【盛世风华,惊世凤鸣】系列

正在连载中

明天我们一起揭开

长平公主的“神秘面纱”

喜欢名著栏目

就在文末点个“在看”让有书君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