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三生万物。
如果从“个人”上划分,社会分为:上/中/下三等人;
如果从“人群”上划分,社会分为:上/中/下三个阶层。
下等人,专聊是非八卦,认命消极颓废;
中等人,一心解决问题,拼命希冀翻盘;
上等人,格局决定成就,知命豁达从容。
01
搬弄是非的下等人--认命
如果谈问题,他们能力不够;如果论格局,他们高度不够,于是就专论人的是非和八卦。
既然没能力去解决问题,所以他们只好将注意力集中在人上,以传统世俗观念为依据,去批判和非议一个人,也就是所谓的“对人不对事”。
我们经常发现:
喜欢在私底下论人是非,喜欢凭借内心的臆测给别人带帽子;
还有的人看到别人出现了一点“瑕疵”,先全面否定别人做过的一切好事,再站在道德的高点对其进行批判。
《增广贤文》中提到:“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一个爱指责别人过错的人,自身也必然有过错,甚至是相同的过错。
逢人不说世间事。便是世间无事人!
而这些人从不关注问题本身,喜欢凭借内心的臆测给别人带帽子。由于不善于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他们就只能站在道德和人品的制高点上、往往以传统世俗观念为依据,去批判和非议一个人。
他们一旦否定了一个人,这个人做的一切都是不对的,他们喜欢先给对方扣上一顶帽子,然后尽情往对方身上泼脏水。他们还会互相议论,在自己的群体中产生集体效应,这样就可以打倒和推翻一个人。
最关键的是:这种人习惯认命。
图片来自网络
就像缅甸的大象被拴在一个很小的木桩上,每次到了绳子的边界,就停下了。
大象的主人说:在大象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们拴在木桩上,那时候他们日夜扯动木桩,却怎么也没法逃脱。慢慢地他们就不再扯木桩了。
它们认命了,觉得自己一生只能被拴在木桩上。
心理学上,管这种现象叫习得性无助。
而下等人也是一样,他们总是被情绪左右,习惯屈服于失败。
02
“对事不对人”的中等人--搏命
如果说“对人不对事”的是下等人,那么喜欢“对事不对人”的则是中等人。
他们往往对于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其理想在于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
中等人在工作上可以称为“将才”,他们执行力强,肯吃苦耐劳,关键时候一个顶俩,毫不含糊。
他们不喜欢沉溺世俗,也不擅长形而上学,喜欢就事论事,埋头做自己的事,总之,他们一切行为都在围绕解决实际的问题。
像冠军侯霍去病,虽身怀绝世才干,但少年成名的他,为人傲慢,对和他出生入死的士卒,不怎么体恤。
每次征战,汉武帝都会给他装上10车美酒佳肴,供他在行军途中吃喝,却不会分享给手下的士兵。
有次,一些饥饿的兵卒向霍去病乞求食物,结果却遭到了拒绝。
我们可以说霍去病能打仗的天才,但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帅才”,统领全局者,必然要懂得安抚人心,懂得圆滑处理人际关系。
所以,中等人适合干中等事,不认命,肯搏命。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池塘里的荷花,每一天都会以前一天的2倍数量在开放。
在第29天,荷花才开了一半。
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
这是荷花定律。
熬过最漆黑的夜晚,才能迎来明媚的清晨。
而中等人不认命,肯搏命,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03
心有格局的上等人--知命
现在最缺的,也是最需要的,是有大格局的人。
曾国藩说过:“谋大事,首重格局,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真正办大事的人,必然以格局为主,才能为辅助;一个人能够走多远,主要看其视野的广度、思维的高度。
中等人是对事不对人的,而上等人是负责管理、统筹策划的人才,是“帅才”。
他们常常喜欢站在问题的最高点,不在乎一池一城的得失,而以大局为己任。
开创大汉皇朝的刘邦曾言: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一个真正有格局的人善于发现人的优点,并给予合适的职位让其发挥;擅长跳出事情看事情,喜欢总结归纳,所以总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与个体相比,他们更关注人性;与解决问题相比,他们更关注结局。
他们不会因为是非对错而伤了感情,也不会因为具体问题而错过价值。
所以,上等人不强求结果,输得起。
图片来自网络
知命的人输得起,他们没有执迷,相对于结果,他们更喜欢过程。
知命的人不强求,他们内心没有执念,懂得物来顺应,尊重天地自然。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知天命,意味着一个人已经领悟了人生的局限与可能。
上等人知天命又心有格局,而格局决定结局,格局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
04
三生万物,三等人
下等人,专聊是非八卦,认命消极颓废;
中等人,一心解决问题,拼命希冀翻盘;
上等人,格局决定成就,知命豁达从容。
这就是中国社会的三等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三等人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大千世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看懂自己,认清自己的局限,不断提升做人的格局,才是阶层逆袭的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