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那些好看的青铜器是怎么做出来的——失蜡法

每当我看到地上蚁穴的洞口,总忍不住想往里灌些液体,不为别的,就单纯想知道深浅。后来,一群和我有着同样探索欲的博主不仅往蚂蚁窝里灌水,还灌铅水!并拍成视频和大家分享,今天的嗑儿就从蚂蚁窝开始唠。

蚁巢精妙的结构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如果说范铸法能够很好的刻画器物表面的纹饰,下面要说的这种方法则可以完美的表现出立体、镂空的细节。

我国失蜡法技术原理起源于商代中晚期的焚失法。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曾侯乙尊盘是我国出土的较早的失蜡铸件。

制泥壳与范铸法的制范过程原理相似,但过程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失蜡法着重要表现的是令人窒息的细节。

挂沙是为了保证在将蜡熔化成蜡液并排出的整个过程中,型腔不会因为高温而产生破坏,否则前面制蜡模的过程再精细都白搭。

之所以将这一步放在这里,主要是让大家先思考如何可以快速的让铜水充满整个型腔。那些像树枝一样的“管子”将是整个浇铸过程中排蜡液和灌铜水的关键。

见过燃到最后变成一堆儿的蜡烛头,就很容易想明白脱蜡的过程。烈日下蜡都会变软,因此稍稍再升点温度就可以让它彻底变成液态。也正是因为这一堆通道的存在,才能保证蜡液在还没有凝固的时候就已经顺着通道排走了。

浇铸的过程,铜水顺着上、中、下不同的通道,四面八方同时向内灌,使整个过程在短时间内完成,同时确保腔体内各个位置的温度基本一致。

彻底冷却后敲碎泥壳(就像吃叫花鸡之前要敲碎泥壳一样),剩下的部分就是与最初蜡模一样的青铜笔筒,但这并不是终极形态,还需要对它进行修整。比如去掉定位用的铜钉、使用砾(lì)石打磨掉多出的部分、修整浇铸过程中出现的小瑕疵等。一切收尾工作结束,最后才能得到一件拿得出手的青铜器。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类工业发展史上,失蜡法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仍在广泛使用。比如航空喷气发动机就借鉴失蜡法制造叶片、叶轮等形状复杂的耐热合金零件。与其它器物出厂标准所不同的是,成品零件都需要经过X光扫描,以确保没有肉眼看不到的裂纹。此外失蜡法还用于雕塑、珠宝加工、牙科及工业复原等领域。尽管科技飞速发展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技艺依然在发光发热

主线的青铜器还没完结 制作过程只是支线任务

胡子老师聊设计现已开启 加V请注明来意还想知道哪些设计方面的知识**区留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