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小说还是正史,都明显刻画出了诸葛亮对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形象,蜀汉的建立与稳固和他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点我们也就无需赘述,今天就讲一下诸葛瞻贻误良机,葬送蜀汉的事吧。
魏景元四年,司马昭的狼子野心已经众人皆知,但是他急需一场大战的胜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毕竟之前是自己哥哥的位置。于是司马昭悍然发动了对蜀战争,其本意也没想到能够灭蜀,只是想让钟会邓艾拿点蜀国的土地来增加自己的政治威望。
于是钟会和邓艾率大军伐蜀,一路败姜维,收汉中,最终蜀军放弃汉川,坚守剑阁险关与其对峙,就当魏国朝野内部觉得应该让钟会撤军,不在无意义的消耗下去时,却传来了邓艾偷渡阴平,逼降刘禅的惊天消息。
但是人们都不明白,邓艾轻军跋山涉水,没有辎重器械,没有后续援军,是如何一路攻无不克直取成都的。
这还要从成都平原的地势说起,从邓艾偷渡的路线来看,他的面前只有江油一道险关,过了江油便是成都平原,从图中都能看出邓艾只要杀出江油关南边的山区,就进入了四川盆地,一路去成都都是平地,无险可守。这一点,邓艾知道,黄崇知道,唯独诸葛瞻自己看不到。
史书记载黄崇的提议:到涪县,瞻盘桓未近,祟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未纳,祟至于流涕。意思是诸葛瞻到了涪城,却不急行军去驻守险关,而是在原地踯躅不前,观望形式,本来从成都过去是一路平原,自然比山路的邓艾快,然而却被他贻误了良久。
邓艾神兵天降江油城下时,太守马邈二话不说投降,得到了江油关丰富的军械物资以及俘虏吸纳之后,邓艾军团更是如虎添翼,一路长驱直入,而诸葛瞻又放弃了小城涪县,退守绵竹,最终败于邓艾,诸葛瞻、诸葛尚父子皆战死。
可以说蜀汉的灭亡虽然是大势所趋,然而诸葛瞻的犹豫不决还是加快了这一进程,如果他能进据险关,以逸待劳一定能阻止邓艾的偷袭,结果他的临阵决断却是葬送了蜀国最后的机会。但是他能与国家共危亡,死于国难,也算是一代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