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弥勒佛石雕,大肚弥勒佛石雕

无太佛弥勒点传师_大肚弥勒佛_南无弥勒尊佛

南无弥勒尊佛_大肚弥勒佛_无太佛弥勒点传师

大肚弥勒佛_无太佛弥勒点传师_南无弥勒尊佛

大肚弥勒佛_无太佛弥勒点传师_南无弥勒尊佛

石雕简单的说就是用石头雕刻的作品-艺术品。石雕种类十分丰富,主要有园林雕塑、建筑雕塑、雕像、石雕工艺品几大类,产品有上百个品种:大理石壁炉架、人物雕塑、浮雕、抽象雕塑、喷泉、花盆、罗马柱、栏杆、凉亭、胸像、门套等等。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石雕弥勒佛。

弥勒佛,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世尊 ,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弥勒菩萨摩诃萨在中国大乘佛教中的形象共有三个。

***个形象出现在十六国时期,是交脚弥勒菩萨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上生经》,说他本是世间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预记,上生兜率天,成为登十地成等正觉的菩萨,演说佛法,解救众生。

***个形象出现在北魏时期,演变为禅定式或倚坐式第三个形象自五代开始出现,五代后梁时期在江浙开始出现以契此和尚为原型塑成的笑容可掬的大肚僧人形象。

契此和尚圆寂前,曾留下偈颂: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此被中国地方僧人认定为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所以此后弥勒菩萨的塑像就经常被塑成和蔼慈祥、满面笑容、豁达大度、坦胸露腹的慈爱形像,常被中国人乱称为笑佛、欢喜佛、大肚弥勒佛。

弥勒佛像的形态至元代发生巨大变化,大肚盘坐、喜笑颜开的***弥勒尊佛开始在中国大乘寺庙中流行。佛学界普遍认为此表法形象的原型是五代时期的明州僧人契此而已。契此常持一布袋乞食,并口诵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江浙民间多以契此和尚以为是 弥勒尊佛 的分身示现,故多图画其形象。***早的一例是宋代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岳林寺为其建阁塑像。明清寺院则将此种 弥勒尊佛 置于尊佛***殿中央,以莫名的笑迎四面八方的善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