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弘扬河洛文化 重铸洛阳辉煌

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从夏代建都洛阳偃师二里头到后晋建都洛阳,13个朝代,1500余年的都城,4000年的城市建设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一、河洛地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具有优越的生存环境。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由裴李岗文化而仰韶文化、而龙山文化、而夏文化,一脉相承,连绵不绝。建国后洛阳一带考古发现的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证明洛阳一带是当时生产比较发达的地区,是很早就成为人类生息繁衍的重要区域,中华文明的曙光在这里显现。

古称“天下之中”的洛阳,山川纵横,河流蜿蜒其间,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北面有黄河天险加上邙山之固,南面伏牛群山连绵,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之称。周边环境良好、交通便利等诸多条件是帝王选择建设都城的重要依据,正是因为如此,帝王们选择了洛阳。明代陈建《建都论》云:“古今天下都会有四,然论时宜地势,尽善全美则皆不如洛阳。夫建都之要,一形胜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必三者备,而后可以言建都。长安虽据形势,而漕运艰难;汴居四方之中,而平夷无险,四面受敌。惟洛阳三善咸备。”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史记·封禅书》)。洛阳孕育了夏商周文明,产生了以“河图洛书”为核心的河洛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其后的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朝代也选择了在洛阳建都,使洛阳的建都时间长达1500余年,建城史长达4000余年。

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而都城则是每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城市的出现,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从夏代建都洛阳偃师二里头到后晋建都洛阳,13个朝代,1500余年的都城,4000年的城市建设历史,使中国的文字、文学、数学、天文、历法、法律、哲学、军事、饮食、建筑等文化都源自河洛文化,洛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二、在中国历史上数千年间,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思想儒、道、佛、玄、理五大学说,世称五大学术流派,其产生、发展与形成都与洛阳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炎黄二帝”为代表的民族起源,以“仓颉造字”“说文解字”为代表的文字起源,都与河洛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

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篇》记载: “河出图, 洛出书, 圣人则之”。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 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中华文明的源头, 被誉为“宇宙魔方”。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 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河图呈圆形, 被认为是中国无文字时代的天象图, 象征天。传说“伏羲则之, 以画八卦”,文王以八卦演六十四卦,成书《易经》,为中国众经之首。洛书上, 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 其和皆等于15 , 十分奇妙。洛书图呈方形, 被认为是中国远古时代的方位图, 象征地。传说, “禹因以第之, 以成九畴”。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 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她所包含的智慧与思想,至今还在被世人不断的破解与发掘中。而梳理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绵绵长河的源头,“河图洛书”远远的向人们闪现着她的熠熠圣光。

儒学渊源于河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学处于核心与主干地位。儒学来源于礼乐文化。中国最早的礼乐文化应产生于夏朝,到了周代,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伦理规范,完成了系统的完整的礼乐制度规范,礼乐成为周王朝的立国之本, 周公的礼乐思想为孔子所继承和弘扬,也成为后世儒学之源,影响中国数千年。

道学创始于河洛。道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学说的经典是《道德经》,洋洋五千言, 充满了哲理、辩证思想,无为、尚柔是其核心精神。其作者老子任东周守藏室柱下史30余年,在西出函谷关时,创作了《道德经》,此书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主要贡献, 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 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造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道教将《道德经》列为最高经典,北邙山被道教尊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

佛学首传于河洛。东汉永平年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洛阳是其首传地。永平十一年(68年)在京城的西雍门外建成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所寺院, 白马寺遂成为我国佛教传播和佛事活动的中心, 称之为“释源”。佛教自进入中国后,以洛阳为中心辐射传播,历经东汉、曹魏、西晋诸朝,逐渐与中国本土思想结合,演变为中国佛教。

玄学形成于河洛。玄学在曹魏正始年间, 开始盛行, 到了西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竹林七贤” 就是这个时期清谈风气的代表人物。他们崇尚自然, 反对名教, 放荡不羁, 纵情饮乐。政治上崇尚无为, 主张无为而治。魏晋时期, 社会黑暗, 战争不断, 玄学影响了整个社会, 玄学家大都是社会上的名士、名流, 在学术界、文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他们聚居在洛阳, 将老庄的“虚无” 思想作为自己的灵魂, 指导自己的言行, 使玄学压倒了经学, 成了士族门阀地主反对中央集权的工具。

理学产生于河洛。理学的主要奠基人是程颢、程颐(常称二程) 。作为理学基本概念的“理” 是二程首先提出的, 是二程的首创。因他们是洛阳人, 又常年在洛阳讲学, 因此他们创立的理学学派称为洛学。洛学以儒学为核心, 并将佛、道渗透于其中, 旨在从哲学上论证“天理” 与“人欲” 之间的关系, 规范人的行为, 维护封建秩序。洛学勾画出了宋代理学的基本轮廓, 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础。其后, 宋代的朱熹、陆九渊, 明代的王阳明, 又发展了理学。使程朱理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文化的基本格局,成为宋代之后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这五大学说学派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对形成和决定中华民族、中国百姓的思想、观念和“品格”,对中国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它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三、重铸洛阳的辉煌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口头阐述上,最重要的是拿出承前启后的规划,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重视城市规划,寓历史文化于城市之中。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灵魂,洛阳在城市规划中,首先要围绕着自己的灵魂——自身厚重的文化。洛阳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展示,必须纳入以后的城市规划中;洛阳的道路,从命名到美化和道路景观小品的点辍等,都要让她彰显出洛阳的文化特色;洛阳主要区域和主要街道上的主体建筑,要彰显洛阳帝都的高贵品相;洛阳城市要有自己的帝都颜色,成为自己独有的色调;洛阳的园囿广场要有序的、有目的的以洛阳的历代文化为内容给以编制、设计和建设;洛阳的水系要有洛阳特色的岸路亭榭设计,寓诗寓史,让其灵动起来;洛阳的绿化,必须广泛牡丹的种植,让牡丹花城名符其实。

复原重要历史遗迹,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由于历史原因,洛阳地面现存的古建筑物很少,但历史遗址和遗迹却很多,有选择地整治、复原部分历史遗址,如:恢复部分汉魏故城遗址、部分隋唐建筑、明清时代特点的街道等,深入挖掘与此相关的文化内涵,使洛阳历史文化有型化,对人们寻觅历史踪迹,唤醒文化记忆,强化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地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提升,实现产业化发展。充分利用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其整合、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动漫、演艺文化企业,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努力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变、旅游景区(点)向文化产业转变。

加强河洛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培养市民的“洛阳意识”。首先要加强对河洛文化的基础研究工作。要采取措施,集中人力物力,在河洛文化研究上求得突破。其次,要做好河洛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目前有关洛阳历史文化方面的通俗读物还太少,建议有关部门在抓好历史文化资源项目开发的同时,把洛阳历史文化的宣传推介工作提上日程,并做出规划,组织专家学者将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编辑成系统的通俗读物出版。第三,举办洛阳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在电视台、洛阳日报(或晚报)上开设“洛阳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将洛阳历史文化通俗地加以介绍,使广大市民更加了解洛阳,增强关心洛阳、热爱洛阳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