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56个民族,56种服饰,56幅画,终于凑齐了!画面太惊艳!

中国大地上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与风俗

画心音乐:常静-十指弹一

最全56个民族服饰图鉴

1、汉族 (hàn zú)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

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

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2、回族 (huí zú)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

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

点击下方名片,和百万诗友一起

读禅语,听禅意;共悟人生,净化心灵

3、苗族 (miáo zú)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

4、傣族 (dǎi zú)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5、傈僳族 (lì sù zú)

傈僳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zàng zú)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

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7、壮族 (zhuàng zú)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

8、朝鲜族 (cháo xiǎn zú)

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gāo shān zú)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nà xī zú)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bù lǎng zú)

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

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ā chāng zú)

阿昌族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

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 (nù zú)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

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

14、鄂温克族 (è wēn kè zú)

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 (è lún chūn zú)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

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16、赫哲族 (hè zhé zú)

赫哲族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

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

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 (mén bā zú)

“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

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

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 (bái zú)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

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 (bǎo ān zú)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

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bù yī zú)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

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 (dá wò ěr zú)

“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他们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

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dé áng zú)

(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

“崩龙”是他称,意思是“石岩”。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

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 (dōng xiāng zú)

东乡族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

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

云上好物推荐

▲点击图片查看

24、侗族 (dòng zú)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

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25、独龙族 (dú lóng zú)

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

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26、俄罗斯族 (é luó sī zú)

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

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27、哈尼族 (hā ní zú)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

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还有火把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28、哈萨克族 (hā sà kè zú)

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

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

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29、基诺族 (jī nuò zú)

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

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

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0、京族 (jīng zú)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

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

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

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31、景颇族 (jǐng pō zú)

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

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32、柯尔克孜族 (kē ěr kè zī zú)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

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33、拉祜族 (lā hù zú)

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

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34、黎族 (lí zú)

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

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

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35、珞巴族 (luò bā zú)

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

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

36、满族 (mǎn zú)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

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37、毛南族 (máo nán zú)

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

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

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38、仫佬族 (mù lǎo zú)

“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

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

“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39、普米族 (pǔ mǐ zú)

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

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40、羌族 (qiāng zú)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

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

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41、撒拉族 (sā lā zú)

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

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42、畲族 (shē zú)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

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

“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

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43、水族 (shuǐ zú)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

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是端节(借端)和卯节(过卯),端节是水族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最初的端节在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进行。

44、塔吉克族 (tǎ jí kè zú)

塔吉克族的节日与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节日食品也大致相似。

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塔吉克人都要举行巴罗提节。

奇地前笛尔节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视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多在三月举行。

45、塔塔尔族 (tǎ tǎ ěr zú)

塔塔尔族信仰伊斯兰教。塔塔尔族节庆、礼仪食俗同当地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相似。

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多在春天风景优美的地方举行,有歌舞,还有摔跤、拔河、赛马等集体活动。

46、土家族 (tǔ jiā zú)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

端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

47、仡佬族 (gē lǎo zú)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

语族语支的归属,学术界尚无定论。也只有少数老人通仡佬语。信奉道教,有的也信奉佛教。

48、土族 (tǔ zú)

“七日会”是土族庆祝丰收的狂欢节。土族许多节日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节日期间要伴有各种祭祀活动,并备有节日食品。

49、佤族 (wǎ zú)

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节”上,佤族人都将旧火熄灭,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预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

每年凡遇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佤族都要举行“剽牛节”,以此来表达渴望丰收、祈求平安的心愿。

50、维吾尔族 (wéi wú ěr zú)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

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回历来计算的。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51、乌孜别克族 (wū zī bié kè zú)

乌孜别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52、锡伯族 (xī bó zú)

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 ,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53、瑶族 (yáo zú)

瑶族除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

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它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庆。

54、裕固族 (yù gù zú)

裕固族的节日习俗反映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裕固族的幼儿剃发仪式别具特色。

按照传统,裕固人家的小孩长到3岁时才第一次剃发,届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55、彝族 (yí zú)

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

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

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56、蒙古族 (měng gǔ 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