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孙龙 [春秋战国] (前320~前250)
公孙龙(约前320~前250),字子秉,战国末期赵国人,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名家是活跃于战国中后期,提倡“正名实”学说的流派,即要“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名家善于辩论,以进行逻辑分析和探寻思维规律见长,故又称“辩者”,西汉始称“名家”。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史》中将名家分为“合同异”与“离坚白”两派,前者的代表人物为惠施,后者的代表人物为公孙龙。公孙龙早年曾游魏国,与中山公子魏牟论学。《列子……[详细]
2、公孙瓒 [三国] 武神赵子龙(?~199)
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今迁安、迁西一带)人,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他貌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涿郡刘太守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来跟卢植于缑氏山中读书,粗通经传。后又被举为上等郡吏。刘太守因事犯法,发配日南。当时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他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刘太守日用品,驾车护送。行前,他跪在祖坟前说:“昔为人子,今为人臣,我应随刘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气弥漫,我恐怕回不来了,……[详细]
3、公孙敖 [汉] (?~前96)
公孙敖(?―前96年) ,北地郡义渠县人,西汉将领。公孙敖初以骑郎身份侍奉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与骁骑将军李广等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损失七千骑兵。本当斩首,后缴纳赎金,废为庶人。元狩二年(前121年),和霍去病从北地郡(在今甘肃环县)出发,出塞后分兵前进。公孙敖在沙漠中迷路,霍去病孤军深入,歼灭匈奴三万余人。太始元年(前96年),公孙敖因其妻涉巫蛊案受到牵连,腰斩而死,全家被灭。援救……[详细]
4、公孙杵臼 [春秋战国] 赵氏孤儿案(?~前581)
公孙杵臼,春秋时晋国人,赵盾、赵朔父子的门客。生卒年俱不详,主要活动在晋景公时期(前599-前581年)。中国古代著名忠义故事《赵氏孤儿》的主角。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和程婴合谋,藏匿赵氏孤儿赵武,自己献出了生命。后世广为传颂,并且编成戏剧,出现在舞台上,甚至流传到海外异邦。晋襄公死后,赵盾谋立公子雍,狐射姑则谋立公子乐(都是晋文公之子),并将其从陈国迎回,想与赵盾争权。赵盾派公孙杵臼等人将……[详细]
5、公孙述 [汉] (?~36)
公孙述(?~36年),字子阳,两汉之交时期的地方割据者,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他在西汉哀帝时以父荫为郎(皇帝侍从),后出任天水郡清水县(今甘肃清水北)县长。天水太守认为他非常能干,让他兼摄五县政务,结果“政事修理,奸盗不发”【注:见《后汉书·公孙述传》】。王莽天凤年间,他升任导江(即蜀郡)正(即太守),设府衙于临邛(今四川邛崃),又颇有声名。到了更始帝刘玄即位,各地豪杰纷纷起事响应。南阳……[详细]
6、公孙子都 [春秋战国]
公孙子都,周朝末年,春秋时期郑国人,原名公孙阏(è)本姓为姬,与周王同宗,字子都,是郑国的宗族子弟(郑国贵族)。为郑国公族大夫,春秋第一美男,武艺高超,相貌英俊,因此深得郑庄公宠幸。公孙阏后人以王父字为氏,称为都(dū)姓。《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意思是说,一个女子本来跟某少年有个约会,可是他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美少年没有见到,却见到了一个愚驽蠢笨的傻瓜。在这首诗……[详细]
7、齐前废公公孙无知 [春秋战国] (?~前685)
公孙无知(?—公元前685年),姜姓,吕氏,名无知,齐前庄公之孙,夷仲年之子,齐僖公的侄子,齐襄公和齐桓公的堂兄弟,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联合连称、管至父弑杀齐襄公,自立为君,史称齐前废公。起初,公孙无知对大夫雍廪无礼,因此雍廪怨恨他。公元前685年,公孙无知到雍林游玩,雍廪趁机袭杀公孙无知。公孙无知死后,齐桓公回国即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联合大臣连称、管至父发动宫廷政变……[详细]
8、公孙丑 [春秋战国]
公孙丑是战国时期齐国人,孟子的弟子,曾与万章等著《孟子》一书。公孙丑在《孟子》一书中记其言颇多,有公孙丑上下两章,6000多字。《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注:“公孙丑,孟子(轲)弟子,齐人也。孟子未尝得政,丑设词以问之。”著名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即公孙丑与孟子的对话,记录于《公孙丑章句·下》。这些名言至今沿用,可见公孙丑是很有学问的人。补充:公孙丑和他的老师……[详细]
9、公孙武达 [唐]
公孙武达(生卒年不详)唐初将领。京兆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栎阳镇)人。隋末从军,素以豪侠闻明。李渊父子兵进渭北,他前往长乐宫(在今陕西大荔县)投奔李世民,遂为秦王李世民部将。武德初年,随从李世民多次征战立功,为秦王府右三军骠骑,封清水县公。李世民继皇帝位,为检校右监门将军。贞观初年,出任肃州刺史。突厥数千骑兵骚扰,他率精兵两千与张掖河大败突厥,唐太宗玺羽褒奖,迁为左监门将军。后奉太宗命令率军进击灵州……[详细]
10、公孙渊 [三国] 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238)
公孙渊(?—238年),字文懿。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太和二年(228年),夺其叔公孙恭位,被魏明帝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遣使南通孙权,孙权立其为燕王,并遣甲士万人携珍宝前往辽东,公孙渊害怕魏国讨伐,于是斩送吴使首至洛阳,明帝拜其大司马,封乐浪公。景初元年(237年),在击败前来讨伐的毌丘俭等后叛魏,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置……[详细]
11、公孙贺 [汉] 汉武帝时期将领(?~前92)
公孙贺(?―前92年),字子叔,北地郡义渠(今甘肃宁县)人,汉武帝时期将领。汉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胶东王刘彻立为太子,选为太子舍人。后元三年(前141年),汉武帝即位,迁太仆。元光元年(前134年)至元鼎六年(前111年),先后以太仆之职出任轻车将军、骑将军、左将军七次出击匈奴,凭军功封为南奅侯,亦因酎金失侯。太初二年(前103年),代石庆为丞相之职,封葛绎侯。征和二年(公元前92年),因……[详细]
12、公孙敬声 [汉] (?~前92)
公孙敬声,汉武帝时人,为丞相公孙贺之子,母为皇后卫子夫之姊卫君孺。先任侍中,后升任九卿之一的太仆。死于征和二年巫蛊冤案。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在太初二年由侍中直升为九卿的太仆,父子同居公卿之位。公孙敬声仗恃自己是卫皇后姐姐的儿子,骄纵奢侈不守法令,武帝征和年间,擅自挪用北军的钱一千九百万,事情发现后,被逮入监狱。这时皇上下诏搜捕阳陵县人朱安世还没捕获,皇上急于将其逮捕归案,公孙贺自己请求追捕朱安世……[详细]
13、公孙度 [汉] (150~204)
公孙度(150-204年),字升济,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有二子,公孙康、公孙恭。少随父迁居玄菟郡。初为玄菟小吏,继升尚书郎、冀州刺史,后被免官。中平六年(189年),经同乡徐荣推荐,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任后,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使令行政通。初平元年(190年),中原地区董卓乱起,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公孙度权威树立起来之后,为稳定地方,向东、西讨……[详细]
14、公孙康 [三国] 东汉末年辽东地区割据军阀
公孙康(生卒年不详),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东汉末年辽东地区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长子(一作庶子 )、车骑将军公孙恭之兄。公孙康在其父死后继任辽东太守。建安十二年(207年),擒斩图谋不轨的袁尚、袁熙兄弟,将其首级献予曹操,被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建安十四年(209年),公孙康大破高句丽,陷其国都,并讨伐韩濊,设置带方郡。死后因二子年幼,由公孙恭继任。曹丕称帝后,被追赠为大司马。人物生平承……[详细]
15、公孙贾 [春秋战国] 大秦帝国之裂变
公孙贾,战国时期秦国人,太子驷(秦惠文王)的老师。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时因纵太子犯法而被施以黥刑。公孙贾 战国秦孝公时人。太子驷(秦惠王)之师。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他因纵太子犯法而被施以黥刑。见《史记·商君列传》。黥刑:又叫墨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