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死时,用了一条毒计,处心积虑的布了一个局,害死两个人,只为让一个人顺利接掌大权。
诸葛亮在五原丈病逝后,蜀汉立即发生了一场内乱,直接导致了当时蜀汉唯一的一员猛将,大将军魏延身首异处。而斩杀魏延的主谋杨仪,不久后也作茧自缚,被削职流放,在狱中自杀身亡。这一切看似偶然,实则是诸葛亮布的一个局,用的一条毒计,最后一石二鸟,害死魏延和杨仪。
那么诸葛亮为何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一个人能够顺利接掌蜀汉的军政大权,这个人就是蒋琬。那么诸葛亮到底是怎么布的这个局,又是如何利用杨仪和魏延的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诸葛亮病重,在诸葛亮之下唯有魏延官职最高,威望最大,其时魏延已官至征西大将军,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可以说诸葛亮一死,魏延最大,按照常理来说,诸葛亮应该将军政大权交于魏延,可诸葛亮却偏偏没有这么做。而是出乎意料的将军权交于了另一个人:杨仪。
根据史书的记载,诸葛亮在世时魏延就比较厉害,没有人敢于他作对,但唯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杨仪。三国志记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诸葛亮明明知道杨仪和魏延水火不容的关系,为何还要做出如此“愚蠢”的安排?
诸葛亮如此绝顶聪明的人,他会想不到这样的安排会激怒魏延吗?可他还要这么做,目的只有一个:激怒魏延,借杨仪之手除之。事情到这里还没完,杨仪自以为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高高兴兴的除掉了魏延,他哪里知道诸葛亮在背后已经将他卖了。三国志记载: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也就是说诸葛亮一面借杨仪除掉魏延,一面又给刘禅写信,说杨仪性格狭隘,不可大用,蒋琬才是合适的接任者。于是当杨仪杀了魏延,乐呵呵的以为立了大功,准备去接管大权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被诸葛亮耍了,只封了个中军师。而杨仪愤愤不平,屡出怨言,甚至说当初应该带兵投降曹魏。结果被削官流放,在狱中自杀而亡。
至此,妨碍蒋琬接管大权的障碍被全部扫除,诸葛亮临死时用的这条毒计,布的这个局,成功的利用了魏延与杨仪的矛盾,以及二人的性格弱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不得不说诸葛亮神机妙算,让人佩服,不过他这个局也让蜀汉元气大伤,其结果也是功过参半呀!(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