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是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凝结着每个民族的勤劳智慧。回族传统服饰,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点。
回族男子服饰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头戴无沿小白帽(俗称回回帽)。无沿小白帽在回族中的普遍使用,是与伊斯兰教有关系的,因为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礼拜要求礼拜者头部不能暴露,必须遮严;磕头时,前额鼻尖要着地。这样,不戴帽子礼拜不符合教义,戴有沿帽子礼拜又不方便,而无沿小白帽则能弥补二者的不足。而且小白帽容易清洗,能经常保持干净,所以受到广大回族的喜爱,因而也称为“礼拜帽”。现在回族群众戴白帽,实际上已成为回族身份的一种标志。小白帽亦称为“号帽”,就是这个意思。小白帽在同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中也普遍受到欢迎而广泛使用。
小白帽的式样,大部分是圆形平顶,但由于地区和教派不同,有的回族也戴五角帽、六角帽或八角帽,有的还在小白帽正中绣上阿拉伯文字样。回回帽的颜色以白色为主,但到了冬天,为了适应天气的变化,有的回族老人就戴上用毛线织成的棕色或黑色无沿帽,年轻人外戴棉帽或皮帽,底下戴小白帽,并故意将白边露在外面,以表示自己是回族。回回帽也有用黑色或红色的平绒做的。在参加宗教活动时,有些回族还头缠 “太丝达尔”(用白色或黄色丝织品制作的长布条,男性在参加重大宗教活动时要将它一圈一圈缠绕在头上),这是参加宗教活动专用的,平时不缠。
回族男子的衣服,最常见的是用白布做的双襟软扣衬衫(回族称为“汗褂”),天凉时套一个青坎肩,裤子为深色或白色的大裆裤。到了冬天,西北、东北等地的回族,喜欢穿二毛皮的长、短大衣,有些在家闲居的老人,常穿套裤(无腰部,只有长及膝盖以上的两条棉裤腿),耳朵上戴一对绣花青耳套,也常穿棉坎肩。
回族还有宗教场合专用的服装,如到清真寺做礼拜时穿的“衷白”。“衷白”类似阿拉伯的长袍,直领,胸前开扣,颜色多为黑、白两种。在清真寺念经的满拉(波斯语,意为学生)毕业时,要举行隆重的“穿衣”仪式,他们穿一件绿色的长袍,头缠“太丝达尔”,以示取得了当阿訇的资格。
回族男子服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白,从头上戴的小白帽,到身上穿的白衬衣,甚至白布裤子,无不以白色为佳。之所以崇尚白色,与伊斯兰教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伊斯兰教圣人生前就喜爱白色衣服,他曾多次说过:“你们宜常穿白衣,因为白衣最洁最美。”另外,因为一天要做五次礼拜,要经常保持衣服的清洁,而白色的衣饰最能把污秽显示出来,以便随时洗涤,保证做礼拜时身体和穿戴必须洁净的规定。
回族妇女的衣着打扮,较之男子更具特色。戴盖头在西北回族妇女中很普遍,深受她们的喜爱。盖头是羽纱、绸子制成的,颜色主要有绿、黑、白三种,其作用是除露面孔外,能遮住头的其他部位,如脖子、头发等。回族少女和已婚的戴绿色的盖头,中年妇女戴黑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已婚和中老年的妇女在盖头下面还要戴白色或灰色的圆形撮口帽。中老年妇女的盖头较长,姑娘和们的只到肩部以下。
回族妇女戴盖头,主要源于《古兰经》的规定。在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妇女们或用长袍遮身,或用面罩遮面。而在我国回族妇女中,长袍和面罩是不存在的,取而代之的就是具有回族特点的盖头。
此外,西北回族妇女普遍戴盖头,也与西北地区风沙大的自然条件有关。现在的中青年妇女和姑娘们,还把盖头作为一种装饰,她们穿上时装,足蹬高跟鞋,再戴上碧绿的盖头,确实显得清俊秀丽,别具风情。也有些妇女现在不戴盖头了,而喜欢戴白色的护士帽或一种专用纱巾。
回族妇女传统服装,一般都是大襟衣服和长及膝盖的袍子,中老年妇女喜欢暗色,姑娘们则穿红着绿,并在衣袖和裤边绣上不同色调的花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过去,回族妇女的鞋都是自己做的,有布鞋和绣花鞋两种。回族女子从小就要扎耳朵眼,佩戴耳环、手镯也为广大回族妇女所喜爱。现在,城市里回族青年妇女的打扮已与汉族妇女相差无几,而在农村基本上还保持着传统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