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术数 > 正文

轻松学《易经》:井卦第四十八

周易卦解释_周易第48卦详解_卦象周易

轻松学《易经》

《周易诠释》:井卦第四十八

周易卦解释_卦象周易_周易第48卦详解

【周易经文】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九五:井洌,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解读诠释】

【48.1】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白话】

井卦:村邑可以迁移,水井不可以迁移。井水汲之不竭,注之不盈。居民来来往往都以井水为用。提水刚刚接近井口,不过绳索还没有全部出离井口,盛水的陶罐因钩连而倾覆,有凶险。

【解读】

○井卦下巽上坎,水风井卦。传本、秦简《归藏》皆作“井”,楚简《周易》作“汬”[jǐng] 。

《序卦传》:“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序卦传》从义理角度解释困卦之后为什么是井卦,因为困卦之前是升卦,上升至颠必会困穷,所谓“高处不胜寒”之意,所以“困乎上者必反下”,困极则通,井有通达之义,故《杂卦传》云“井通而困相遇也。”相遇,抵触不通之义。《系辞传》“三陈九卦”中的第七卦困、第八卦井:“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困以寡怨;井以辨义”。

○井卦卦辞分为两句,前句“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以上坎为主,坎为孚;后句“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以下巽为主,巽为不果。

汔[qì],通“迄”,几也,近也。

亦,商末周初金文作

周易第48卦详解_周易卦解释_卦象周易

周易卦解释_卦象周易_周易第48卦详解

,本义是腋窝,两相须兼顾之意。不能光顾着瓶瓮里的水,忘记了收拢绠绳,故曰“亦”。

繘[jú],《说文》:“绠[gěng]也。”本义是汲水用的绳索。

羸[léi],通“累”,牵连之义。《释文》:“蜀才作累,郑读曰虆。”帛书《易》作“纍”。

瓶,为古代汲水用的陶罐。

井卦下巽上坎,巽为木质井盘,又为繘绠(绳索);初至四互大坎为井水,上坎为汲水;三至五互离为瓶(离中虚),二至四互兑为毁折。巽为不果,离瓶下兑,巽绳上兑,故曰“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老子》曰:“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973年~1974年和1985年,河北省藁[gǎo]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先后发现土井6座,井筒上粗下细,井底含水层都有木质井盘。井壁涂一层草拌泥,壁上有许多圆孔,孔内有朽木痕迹,当为挂泥木橛的遗痕。根据这种水井的形制构造,设想用绳索系陶罐汲水时,很容易出现因汲水索被井壁的木橛挂住而导致“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的后果。《周易》卦辞作于殷商末期,藁城商代遗址水井的形制构造可以为我们揭开井卦卦爻辞的疑难问题。

○井字篆体作“丼”,金文作丼与井。《说文》:“八家一丼,象构韩形。”段玉裁注:“韩,井上木阑[lán]也。”井字实为虞夏、商周时期水井底部木质井盘的象形。对于井字中间的一点,《说文》认为是汲水陶器“罋”(瓮),后来的《集韵》与《玉篇》解作“小水”。井卦上坎瓶中汲水,小水也;井卦初至四互大坎为井水,大水也。

○王弼曰:“改邑不改井”,井以不变为德者也。“无丧无得”,德有常也。“往来井井”,不渝变也。“汔至亦未繘井”,已来至而未出井也。“羸其瓶,凶”,井道以已出为功也,几至而覆,与未汲同也。

孔颖达曰:此卦明君子脩德养民,有常不变,终始无改,养物不穷,莫过乎井,故以修德之卦取譬名之“井”焉。

○黄寿祺曰:卦辞一方面赞扬水井定居不移、不盈不竭、反复施用的特性,描绘出守恒不渝、大公无私的“君子”形象;另一方面告诫汲水者,当水将出井口时,若倾覆水瓶将有凶险,这又生动地暗示修德惠人者要善始善终,不可功败垂成。

【48.2】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白话】

彖传说:以木质井盘布置于底部含水层中(防护井壁和澄清水质),然后才可以往上提水,这就是水井。井水给养于人无穷;村邑可以迁移,水井不可以迁移,因为九五刚爻守中。提水刚刚接近井口,不过绳索还没有全部出离井口,不能说汲水已成功;盛水的陶罐因钩连而倾覆,所以说有凶险。

【解读】

○巽乎水而上水,井:

释卦名。此言水井构造,巽为木、为絜(洁),虞夏时期的水井以木质井盘安置于底部含水层中,以防护井壁和澄清水质。详见下文解读。

○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

“井养而不穷也”是卦辞“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三句之总义。“改邑不改井”,井体之不穷也;“无丧无得”,井德(水量)之不穷也;“往来井井”,井用之不穷也。

“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亦是统领三句而言,九五以刚居中,故井以常德而不变也。

《系辞传》“井居其所而迁”,居其所是常德不变之义,不改井与无丧无得也;迁是常德应变之义,改邑与往来。

○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正义》曰:水未及用,则井功未成,其犹人德未被物,亦是功德未就也。汲水未出而覆,喻脩德未成而止,所以致凶也。

郑汝谐曰:

泽无水为困,此命也;泽虽无水,而井则有水焉,此性也。君子知泽或涸而井则不涸,是以致命而尽性。尽性者不可一日而不用其力也,譬之井虽有水,若汔至而未繘井乃羸其瓶,则井非我有矣。

○晁说之曰:或谓《彖》主三阳言。五“寒泉食”,是阳刚居中,邑可改而井不可改也。三“井渫不食”,是“未有功”也。二“瓮敝漏”,是“羸其瓶”而“凶”者也。

李守力按:

井水,法性也;井身,法相也;繘绳,法缘也;瓶瓮,法门也。井水、井身,自养之器也;繘绳、瓶瓮,养他之器也。四器具足,自利利他也。

○【《彖传》“巽乎水而上水,井”和《大象传》“木上有水,井”的本义】

井卦卦辞、《彖传》、《大象传》存在不少疑难问题,如“巽乎水而上水,井”、“木上有水,井”,自古迄今存在着不同的解读:

1.先儒对井卦《大象传》“木上有水,井”的解说:

程颐曰:木承水而上之,乃器汲水而出井之象。

杨绘曰:水性润下,能上润于物者,井之用也。

朱熹曰:草木之生,津润皆上行,直至树末,有“木上有水”之意。

来知德曰:“木上有水”者,水承木而上也。

马其昶曰:“木上有水”即桔槔[jié gāo]之象,井之用也。

高亨说:以木瓶入井汲水。

2.先儒对井卦《彖传》“巽乎水而上水,井”的解说:

郑玄曰:坎,水也。巽,木,桔槔也。互体离兑,离外坚中虚,瓶也,兑为暗泽,泉口也。言桔槔引瓶,下入泉口,汲水而出,井之象也。

荀爽曰:木入水出,《井》之象也。

孔颖达《正义》曰:此就二体释“井”之名义。此卦坎为水在上,巽为木在下,又巽为入,以木入于水而又上水,井之象也。

来知德曰:凡井中汲水,井上用一辘轳,以井索加于其上,用桶下汲,方能取上。是以桶入乎其水方能上也。故曰“巽乎水而上水”。

马其昶曰:雨雪消化之水,渗入土石,积聚而成泉源,由地开孔以通泉谓之井。故曰:“巽乎水而上水,井”。

高亨说:以木瓶投入水中,汲水上升,是以卦名曰“井”。

对以上诸家解读的剖析,详见《周易密钥 第6-8节 井卦本义还原——兼论《大象传》与《连山易》的关系》一文。

3.由于虞夏、殷商、西周时期水井的形制构造早已失传,遂使先儒对井卦《彖传》、《大象传》的解释不得本义。欲还原井卦卦爻辞和《大象传》的本义,必须了解《周易》成书时代水井的形制结构。

《井卦本义还原》一文用文献和考古两重证据法论证了井卦《大象传》与虞夏水井构造吻合,《大象传》与《连山易》有密切关系。商代水井的构造更符合《彖传》“巽乎水而上水”,这时的造井测量技术比夏代有了较大的提高。那么《周易》成书的西周初期水井的构造有何变化呢?井卦六四爻辞说: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爻辞为西周初年周公所作,可见西周初期已经开始使用陶瓦护砌井壁(甃)以代替木质井盘,这就是陶圈井。由于战国以后木质井盘构造的水井消失,学人就不知道《井·大象》“木上有水,井”的本义了。

《井·大象》与虞夏“伯益作井”文献相印证,虞夏陶寺水井构造完全吻合《井·大象》,《井·彖》与殷商水井构造吻合,井卦六四爻辞证明周初发明瓦井,《周易》可谓是跨越夏商周三代的科技史文献。

【48.3】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白话】

象传说:木上有水,是井卦的象;君子由此领悟当努力为民操劳,劝民互助。

【解读】

○“木上有水,井”解说见于《彖传》。

○君子以劳民劝相:

井卦上坎为劳,下巽为申命,故曰“君子以劳民劝相”。朱子曰:“劳民者,以君养民;劝相者,使民相养,皆取井养之义。”

【井田制与洛书】

有关水井的发明历史,古文献中有“黄帝穿井”与“伯益作井”二说,二者并不相违。《周书》“黄帝穿井”,《世本》“黄帝见百物,始穿井”,《世本·作篇》《吕氏春秋·勿躬》《淮南子·本经训》“伯益作井”。“黄帝穿井”主要是指比较原始的水井,故曰“穿井”,而伯益是水利专家,“伯益作井”是说水井修造工艺的成熟,考古也证实了这一点。

黄帝造井重在创立“井田制”的理想制度,井田制是君子“劳民劝相”的具体措施。杜佑《通典·食货典·乡党》云:

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诤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於中。一则不泄地气,二则无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货,六则存亡更守,七则出入相司,八则嫁娶相媒,九则无有相贷,十则疾病相救。是以情性可得而亲,生产可得而均;均则欺凌之路塞,亲则斗讼之心弭。既牧之於邑,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夫始分之於井则地著,计之於州则数详。迄乎夏殷,不易其制。

上述井田制有十大德用,正是“劝相”之意。“迄乎夏殷,不易其制”即卦辞“改邑不改井”。《周礼·地官·小司徒 》云“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村邑的规划是以井为定则,故曰“改邑不改井”。

井田制将农业规划、城镇规划和社会治理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缔造了孔子所说的三代时期小康社会的主体制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城镇、建筑的名物制度,城镇名称有:市井、井邑、井国、井曹、浩特(蒙语:井);聚落名称有:乡井、桑井、井庐、井墟,井闾,井里;街道名称有:井巷、井里、胡同(源自元代蒙语:井);宅院名称有:井屋、井庐、井庭、井院、天井;装修名称有:井阑、井床、井眉、绮井、藻井、龙井;等等。“井井有条”一词,源自井田制规划的条理;“背井离乡”一词,源自井田制规划村邑以井为中心,井便有了家的概念。

井田制完全符合洛书九宫八卦格式,这不是偶然的,伏羲画八卦奠定了华夏文化的根基,5500年前的凌家滩含山玉版已有九宫八卦格式,这比黄帝早了700年,黄帝创立井田制是继承了华夏文化的道统。

《尚书》曰:“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尚书·洪范》孔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洪范即根本大法,“畴”本义为耕地(耕、畊,从井,“田”古文为井字格,此皆是井田制在古文字上的遗存),九畴原义为九宫格井田制,后来把九畴引申为国家的综合社会制度。

《说文》曰:“刑,从刀丼。《易》曰:‘丼者,法也。’”

段玉裁注:“此引《易》说从井之意,‘井者,法也’盖出《易》说,司马彪《五行志》引《易》说同。”

李守力按:“井者,法也”,出自扬雄《太玄》,《太玄》“法”首(首相当于卦)准《易》之井卦,上古井田制为根本大法。《说文》引《易》曰“井者,法也”,或亦出于古佚《易传》。

刑字古文从井,此“井”旁当是指类似木质井盘的桎梏刑具,黄帝时已有桎梏,《山海经·大荒南经》:“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郭璞注:“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

《庄子·天运》:“九洛之事,治成德备。” 陆德明《释文》曰:“其即谓禹所受之《洛书》九类乎!” 王先谦《集解》引杨慎云:“九洛,《九畴洛书》。”

《汉书·五行志上》:“刘歆以为虙[fú]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从伏羲开始,洛书九宫八卦文化一直影响着华夏文明的方方面面:井田制推行两千多年,“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的疆域划分,明堂九宫制度,四合院中间空地称为“天井”正是井田制文化之遗存,《内经》有九宫八风、九针之法,数以九为至尊,刘徽《九章算术注》说:“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九章是也。”《周易》的阳爻称为九,术数学中的奇门、太乙以及堪舆玄空之学皆是以洛书九宫为象数模式。

【48.4】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白话】

初六:井底有淤泥,不能食用;旧井年久失修,连鸟兽都不来。

象传说:井底有淤泥,不能食用,因为初六柔爻位卑居下;旧井年久失修,连鸟兽都不来,说明初六已不合时用而遭舍弃。

【解读】

○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井卦以三阳为井水,以三阴为井身。初六位卑居下,《象》曰“下也”,故为井底淤泥,体巽反兑,兑为食,故曰“井泥不食”。

巽为时,变乾为久,故曰“旧井”。不合时宜谓之“旧”,故象曰“时舍也”。“禽”以应爻取象,六四阴爻为虚,故曰“无禽”。(详见《周易密钥》:论《周易》中田猎的取象)禽者,贤人之谓也。

井者,性也,养命之本也。初六阴柔在下,本性迷失,迷失则不能自养其命,更不能养他之命。井泥不食,言爻之本位,不能自养也;旧井无禽,言爻之应与,不能养他也。

【48.5】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白话】

九二:井谷之水枉作射小鱼之用,汲水陶罐破漏。

象传说:井谷之水枉作射小鱼之用,因为九二上无应与。

【解读】

○井谷射鲋[fù],瓮[wèng]敝漏:

谷者,井中之泉。九二虽阳刚居中,然不当位,上无应与,象征井水(三阳为井水)未能济用于上。下比初六,巽鱼之初,故为鲋,小鱼也。初至四互坎为弓轮,故曰射。古有射鱼之法,《淮南·时则》曰:“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射鱼。”

九二与九三敌比,与九五敌应,三至五互离为瓮,以巽绳拴瓮,互兑为毁折,故曰“瓮敝漏”。与卦辞“羸其瓶”相呼应。

九二刚中,位于下卦,性光乍见,如井谷中之泉,唯堪小养,不能自立,何况立人乎?

【48.6】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白话】

九三:水井淘洗干净了没有人食用,这使我感到悲伤;井水完全可以汲用了,如果君王英明(汲用此井水),大家都会受到福泽。

象传说:(慨叹)水井淘洗干净了没有人食用,是发恻隐之心;祈求君王英明,是为了大家都受到福泽。

【解读】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渫[xiè],除去污浊。九三阳爻为井水,处巽之终,巽在井为木质井盘,巽为絜齐,井水已清,故曰“井渫”。然处下卦,未为时用,故曰“不食”。兑为食,巽反兑,不食之象。

我,九三也。九三变坎,初至四互坎为加忧,心恻也。九三见性悟道,以刚居刚,利他之心迫切。象曰“行恻也”,行,动也,九三之自性如此。

○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不下注而应上,故曰“可用汲”。五为王,三至五互离为明,故曰“王明”。道之利众,乃君王之职能,九三不与九五应与,故曰“求王明”,从而使得大众“并受其福”。王引之曰:“並,普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於郑袖,外欺於张仪,疏屈原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泄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大意:

楚怀王不知道谁是忠臣,内被郑袖迷惑,外受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打了败仗,割让土地,丢掉了六个郡,自己被囚禁死在秦国,成为天下人的笑柄,这是不知人造成的祸患。《易经》说:“井泄(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用)汲,王明,并受其福。”君王不英明,怎么能受到福泽呢?

《集解》注“泄”,向秀曰:“泄者,浚治去泥浊也。”《索隐》:向秀,字子期,晋人,注《易》。

《集解》注“为我心恻”,张璠曰:“可为恻然,伤道未行也。”《索隐》:张璠亦晋人,注《易》也。

《索隐》注“可以汲”,按:《京房易章句》言“我道可汲而用也”。

《集解》注“王明,并受其福”,《易·象》曰:“求王明,受福也。”《索隐》按:《京房章句》曰“上有明王,汲我道而用之,天下并受其福,故曰‘王明并受其福’也。”

○【释“行恻”】

行,动也。恻,《说文》:“痛也。”痛惜、悲伤之意。

行恻,发恻隐之心也。然先儒多有歧说:

1.行人:

苏东坡:凡为我恻者,皆行道之人尔,故曰“行恻”。“行恻”者,明人之恻我,而非我之自恻也。

朱熹曰:“行恻者,行道之人,皆以为恻也。”

蔡清曰:“我指旁人,所谓行恻也,非谓九三自恻也。”

来知德、陈梦雷、刘沅、宋书升、沈竹礽、金景芳、吕绍纲、徐志锐、余敦康皆沿袭苏轼、朱熹的观点。

2.行为:

《正义》:“行感于诚,故曰恻也”。

高亨:行恻,其行可悲也。

刘蕙孙:行恻,谓其行可恻。

黄寿祺、张善文:九三的行为未被理解真令人凄恻。

3.言、语:

屈万里:《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

刘大钧、林忠军:行恻,《尔雅·释诂》:“行,言也。”此指言恻。恻,忧伤。

李守力按:

“行恻”与“受福”对仗,恻与福相对,恻为悲伤,福为福泽;行与受相对,受为接受,动词,故“行”也当为动词。行恻为自发爱心,受福为奉献爱心。

【48.7】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白话】

六四:井壁砌筑陶瓦,没有咎害。

象传说:井壁砌筑陶瓦,没有咎害,是说修理井壁。

【解读】

○甃[zhòu],《释文》:“马云:为瓦裹下达上也。《子夏传》云:修治也。干云:以甎(砖)垒井曰甃。”

○井卦以三阳为井水,以三阴为井身。六四为井卦中间阴爻,故象征井壁。互体离中,离得坤中,坤土遇离火而得陶瓦,故曰甃。

九三见性悟道,以刚居刚,救世心切,而法缘不足,卦辞所言“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故“行恻”以“求王明”。求九五之明,赖六四与上六也。六四修井,木橛井壁,换以滑顺之甃,消除“羸其瓶”之患也,故曰“无咎”。象征君子悟后起修,以柔居柔,谦卑随顺,广结善缘,以期见闻于九五也。

【48.8】

九五:井洌,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白话】

九五:井水清澈,泉水凉爽可口。

象传说:泉水凉爽可口,因为九五既中且正。

【解读】

○洌,絜也。九五坎中一阳,得水之正体,故曰“寒泉”。“寒泉”者,清而冷者,水之本性,遇物然后浊而温,故言寒泉以表絜也。处于上卦,汲水已成,故曰“食”。

九三正而不中,见性而自觉自利,至九五中正,始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九五者,道之成如熟酥,解众生之饥渴;道之用如寒泉,灭众生之烦恼。

【48.9】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白话】

上六:辘轳井绳安装完毕,不用覆盖井口;有诚信,最为吉祥。

象传说:最为吉祥在上位,大有成就。

【解读】

○虞翻曰:“幕,盖也。收,谓以辘轳收繘也。”井卦阴爻为井身,上六在上,故为井口,坎为弓轮,变巽为绳,辘轳收繘,故曰“收”。九五性德具足,上六至此法缘具足。

勿幕,谓不擅其有,不私其利,“往来井井”之谓也。

上六体坎,应三比五,孚信普广,“井养而不穷也”。醍醐入腹,止于至善,觉行圆满,故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井卦总结】

以木质井盘安置于底部含水层中,以防护井壁和澄清水质,然后才可以往上提水,这就是夏商周三代时期的水井构造。井卦卦辞分为两句,前句“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以上坎为主,坎为孚;后句“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以下巽为主,巽为不果。

井卦六爻以三阳为井水、三阴为井身。初六为井底,此井刚凿出,尚未安置木质井盘,故“井泥不食”。九二、九三为井水,井字木盘衬砌,水已澄清,九二下比初六,其向下行,故“射鲋,瓮敝漏”,九三仍处下卦而不能汲用于上,故“行恻”而“求王明”。六四为井壁,上比君王,修德如以瓦砌筑井壁,“井甃”可证西周时期已有陶瓦井。九五井水合中正之德,故“井洌,寒泉食”。上六至于井口,水井功成,“井收,勿幕”,邑人可受福泽矣。

泽无水为困,此命也;泽虽无水,而井则有水焉,此性也。井,在先王是井田,在佛法是法性,在儒道是天性。

九五卦主以刚居中,“改邑不改井”,井体之不穷也;“无丧无得”,井德(水量)之不穷也;“往来井井”,井用之不穷也。尽性者不可一日而不用其力也,譬之井虽有水,如九三“汔至亦未繘井”乃“羸其瓶”,则井非我有矣。

井水,法性也;井身,法相也;繘绳,法缘也;瓶瓮,法门也。井水、井身,自养之器也;繘绳、瓶瓮,养他之器也。四器具足,自利利他也。

初六阴柔在下,本性迷失,迷失则不能自养其命,更不能养他之命。“井泥不食”,言爻之本位,不能自养也;“旧井无禽”,言爻之应与,不能养他也。

九二刚中,位于下卦,性光乍见,如井谷中之泉,唯堪“井谷射鲋”,不能自立,“瓮敝漏”,何以立人乎?

九三见性悟道,以刚居刚,利他之心迫切,故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不下注而应上,故曰“可用汲”。道之利众,乃君王之职能,九三不与九五应与,故曰“求王明,并受其福”。

六四修井,木橛井壁,换以滑顺之甃,消除“羸其瓶”之患也,故曰“无咎”。象征君子悟后起修,谦卑随顺,广结善缘也。

九五中正,故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九五者,道之成如熟酥,解众生之饥渴;道之用如寒泉,灭众生之烦恼。

上六“井收”,则法缘具足;“勿幕”,则不擅其有,不私其利,“往来井井”之谓也。应三比五,孚信普广,“井养而不穷也”。觉行圆满,故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蕅益大师曰:初六,理即佛也;九二,名字即佛,薄有闻熏,未成法器;九三观行即佛;六四相似即佛;九五分证即佛,自利利他;上六究竟即佛,功德满足,尽未来际恒润众生。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日期为2020年03月01日,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机构转载请联系本平台获取授权。)

相 关 链 接

经学专著《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简介

群贤毕至,共襄盛举:《周易诠释》《周易密钥》发布

让所有人都轻松读懂《易经》

解易入门1:学易经就像骑三轮车,从小都会

解易入门2:八卦取象

文化传统己亥年《易经》课程公告

卦爻演绎共读在京启动:西木《易经》读书会

戊戌年首期《周易》研修游学班图文回顾

己亥年天水演易游学图文回顾

第三轮64卦演易小结

《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的最新修订及传习情况

喜欢上青州,记辛丑年首期《周易》研修游学

壬寅虎年文化传统第四轮演易共读安排及报名

修己·仁爱·自觉·利他

解悟经典 修身治学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道德经 | 易经 | 论语 | 管子四篇 | 养生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