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地术,多称为堪舆或风水术,又称地理风水术。是在选择阴、阳宅,或相住宅或墓地时,观察地理环境,以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来辩析一个地方气、风、水的流通情况,再配合阴阳五行、九星、八卦、二十四山向方位、二十八星宿,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等等来决断吉凶,选择吉地的方术。
堪舆,最初是天神名,其数为十二个,与地面的十二区域相对应,表示天与地的对应。后来大概因为占家中有一派专以这十二神断吉凶,故称这类占家为堪舆家。又因该类占卜主要是通过观察天象判断地域的吉凶,故许慎在注《淮南子·天文训》时,将“堪舆”二字的意义作了引伸:“堪,天道也;舆,地道也”。清人朱骏声在《说文通训》中又进一步发挥:“盖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天高地下之道也”。这种引伸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堪舆术追求天、地、人协调的理想,亦成为后人对“堪舆”二字的理解。
一、风水的起源与理论
风水,起源于阴阳五行之说,而“风水”二字,始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葬书》是郭璞探讨死人墓地风水的书。在古代中国,自仰韶时期起就已有了明确的阴、阳宅之区分,以后选择墓地以求祖先庇护的观念不断发展,至晋代郭璞集其理论之大成,著以《葬书》,专门探讨墓地的风水问题。虽然如此,这一理论也极大的影响了阳宅的风水观念,至此以后,几乎所有的风水理论都由此标榜而来。《葬书》云:“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里所说的风水,指的是阴宅的葬法原理。《葬书》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乘气说:这是选择葬地的大纲。关于“气”的理论非常复杂,大致说来就是阴阳协调、五行得当,气运畅达,流通方便,是中国人思维方式所求的最高境界。
2、藏风得水说:这是乘气的主要保障,能够避风而近水便有气场畅达之感。所以风水理论以藏风得水为堪舆的主要标准之一。
3、形势说:欲藏风得水,首先必须选择好“形势”,所谓“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热来行止,是为全气”,指的正是这种形势对于风水的作用。
4、四灵说:四祥神兽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无论是阴宅或是阳宅,在对地形地貌的审视上都以此为标准,依照既定方位而求之,以求得到庇护。
5、方位:以土圭法测其方位,确定具体的建筑地点和建筑布局。
要继续追溯风水的端倪,则当着眼于商周的卜宅、相宅活动和研究神话传说及原始人类的穴居与聚落遗址。
风水又被称作“青乌术”和“青鸟术”。《轩辕本纪》:“黄帝始划野分册,有青乌子善相地理,帝问之以经制”。可见风水最初是与地理有关的一种学问。而“青鸟”则源出于以帮阳为主神的崇拜和敬奉,青鸟氏是当时计时天文历法的官。因而,青乌、青鸟合称,恰反映出风水的两大特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这就说明中国古代建筑活动,始终与天文,地理息息相关,风水正是关于建筑的时间、地域空间、周边环境的学问。
卜宅活动始于殷商,甲骨卜辞是有关风水起源的最早记录。卜宅是关于建设城邑,建筑房舍的一种占卜活动,用以卜问上帝以定吉凶。其内容大致有两个方面:1、决定动土兴建的年月日辰;2、选定建造的地点、范围。如卜辞所记:
甲子卜:宾贞,我乍邑? (《乙》五八三)
乙卯卜:争贞,王乍邑,帝若?我从,之唐。(《乙》五七0)
相宅是住宅及其它建筑的定位观测占筮活动。其主要内容有:1、整体考察山川河流,以求安全、吉祥;2、丈量土地,以求生活丰足;3,测量日影,确定建筑朝向,以求保温、采光、避风。殷商时期的盘庚迁都,即是相宅活动,摆脱了一些巫术的虚幻,增添了大量的实际内容,如对毫邑地质、地形的考察,实际上是较之原居处优越,依山傍水,利于统治。史载说“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盘庚由此而被称为“中兴贤王”。
相宅的主要依据除占卜外,其更具实际内容的则是“土圭法”,“土会法”和“土宜法”。
风水术是十分复杂而又朴实具体的,除了以上的历史源渊,和时代环境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局限,运用一些朴实的“土法”外,却具有超前的哲学思想。将风水与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月律、五音、河图洛书中的数字,以及方位、季节、色彩、四兽、纳甲、二十四山向、二十八星宿等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其中,统一一体进行谐调,首先是从理论上力求到“天人合一”,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的契机。而风水一切具体活动都必须得气。所谓“乘气”、“聚气”、“顺气”、“界气”,……“凡着地……总以气为主,都是要求人的小宇宙之气必须同周围环境的大宇宙之气相协调、相统一,秉乘天地之气而大有作为,这是中国风水观的最基本的要点,因而风水最忌“死气”、“煞气”、“汇气”、“漏气”,认为这样会带来恶运,放跑财源,乃至导致疾病。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要求,和长期实践的经验之总结。
二、风水学的派别与主要特点
风水得气之说的具体运用,由于各人的经验和方法不同,分出了许多的派别。虽然流派繁多,类形复杂,但总体而论,其术分为峦头和理气两大类。所谓“峦头”,原为山川自然形势之选择。“理气”,则为天星方位如何取舍安排。专研究峦头的唤作“形家”或峦头派;专研究理气的唤作“气家”或理气派。称研究风水的人为“形气家”或“阴阳家”。但无论如何,研究峦头的派别,也会以理气合参,研究理气的派别,亦会以峦头合参,只是重点有所分别而已。
峦头即形法理论之要点,以“地理五诀”为蓝本。五诀即龙、穴、砂、水,向。龙:地脉之行止起伏谓之龙。觅龙:(1)找“祖宗父母”,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2)观势喝形,定吉凶旺衰;(3)五星说,九星说,三台、华盖说;(4)察分合向背,分主客正从,主龙四周要有帷幕。察砂:砂是主龙周围的小山。砂通常被分为侍砂、工砂、迎砂、朝砂等。可见砂与龙之间存在着一种主从关系。并且作为住宅,这种主从关系又恰与中国的宗族观念相一致,更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根子。观水:观水在风水理论中与觅龙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所谓“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足见山水不可分离。又因水主财,因而作为风水宝地,观水应是极重要的一个方面。点穴:点穴是确定阳基的范围,也就象“理气”中的“立极”找静气点一样,有着通同的意义。阳基的理想特点是:地势宽平,局面宽阔,前不破碎,坐得方正,枕山襟水,或左山右水。从点穴的总体上讲,基本上都是依照中国人的生存需要和审美观念所作的考虑,内容比较具体。另外还有望气、尝水、辩土石等,都含有比较具体的现实而科学成份的重要意义。
理气即理法,此派认为:“地径是山川,原有行迹之可见;天纪是气喉,未有行迹之可窥,故必罗经测之,定其位而察其气,……阅冈峦而审龙定气,验地中之形类,鉴砂水之吉凶”。理法的理论比较繁杂,它不象“形法”理论那样直观,而更多地是以不可见之物来解释可见事物的。其主要方法有“八宅明镜”,“阳宅三要及阳宅六事”,“三合宅法”。八宅明镜:是一种以“大游年”变爻的方式,来推导宅与命主的配属吉凶理论。具体地说就是将住宅的方位赋予文王八卦的特性,各方位的数字则依“洛书”之数安排。这种理论并不绝对的认为此一住宅好或不好,而是以为住何住宅都吉凶兼而有之,只是所处方位不同,因而需要把他们处理好而已,也就涉及到住宅的平面布局乃至空间组织。最基本的规则是:门、床、住屋配于吉方,厕所、小屋置于凶方,如此搭配可以达到趋吉避隐凶之目的。八宅明镜这种以八卦、九星为依据的推理方式,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人整体思维的思想脉络,表明了人与天地、建筑之间复杂的关系,符合着东方人关于“人是天地万物巨系统的一部分”的思想。阳宅三要指的是以主、门、灶作为阳宅的三个主要元素;阳宅六事则指门、井、灶、路、厕、碓磨等六个元素。风水对这些元素的要求非常多,总体上说是要一定的规则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布置,如厕不能近灶等。三合宅法是一种以“双山五行”的推论为立论根据的风水法。所谓三合即是:
申、子、辰三合水局。
寅、午、戍三合火局。
已、酉、丑三合金局。
亥、卯、未三合木局。
形法派与理法派常常相互对抗,自我吹嘘,相互贬低,但更多的人则主张二者合用。《入地眼图说》一书就驳斥了只言形法或只言理法的诸多片面性。而《山法全书》则提出了“峦头为体,理气为用”的观点,以求相互补充。
三、风水的重要工具——罗盘
风水罗盘,是决断风水的重要借助工具,将气、理、形、数系统的结合在一起,而制成的一种时间与空间合一的风水器具。在中国历史上,黄帝战蚩尤,风后研究发明指南针装于兵车,明辩方向。后来指南针被普遍运用。随着汉代司南的发明,罗盘的发展经历了漫长岁月,其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到了明清之时,罗盘已相当复杂,所包含的内容也已相当丰富,成为风水地理师的必用之物。
风水地理师取罗盘“包罗万象,经纬天地”之义,又尊称罗盘为罗经。认为罗盘具有“呼风唤雨”的神力。既能相天:“乘气、立向、消砂、纳水”,又能测地:“测山川生成之纯爻,以辨其地之贵贱大小”。还能推时:何时凶,何时吉。于是赞叹曰:“凡天星、卦象、五行、六甲也,所称渊微浩大之理莫不毕具其中也”。的确罗盘集阴阳二气,八卦五行之理,河图洛书之数,天星卦象之形的大成,然而说法繁多,单就“五行”而言就有老五行(又名正五行)、双山五行、小玄空五行、洪范五行、宿度五行,其实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不同关系排列。而八卦又有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论六十四卦则有方卦、圆卦;至于阴阳地气则更有静阴阳,红黑阴阳等等。罗盘的类型亦是数不胜数,有的只有三圈,有的则多至四十几圈。但一般来说,罗盘大致可分为两大式,即沿海式与内陆式。沿海式以福建之漳州,广东之兴宁为代表;内陆式以江苏之苏州,安徽之休宁为代表。虽然罗盘的类形极多,但它的基本构成却不外乎三盘三针,余者便是些辅助性的内容。
罗盘是各派推算风水的公式,每派的罗盘都各有特点。现代流行的罗盘主要分为三元鉴(又名蒋盘),或三合盘(又名杨公盘),兼有两个罗盘特性的便称为综合盘,另有一种飞星罗盘但不甚流行。
四、风水文献及名著
历史上至迟在汉代文献中已记载了关于相宅的地理书。至于阴阳术士的活动当为更早。《汉书·艺文志》五行类有许慎注曰:“堪天道,舆地道。”后人以为风水之祖。原书早已失传,内容不详。《汉书》形法类有《宫宅地形》二十卷,也失传,但可以确认为是讨论阳宅地理的书。隋代有《地形志》、《宅吉凶说》、《相宅图》等书也均未传下来。而在民间另一个渠道,风水书籍之多,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著名的当推晋朝道教神仙郭璞的《青囊经》九卷,唐代杨筠松的《青囊奥语》。宋代以后风水思想大发展,此类的书越来越多,到《清史·艺文志》相宅相墓共收书八十八种二百五十二卷之多。清初蒋大鸿的《疑龙经》、《撼龙经》、《立锥经》、《三十六龙》、《天玉宝照》,和清代蒋国著《地理正宗》等,亦为其中之名著。
五、风水与中华文明
走进人类历史的古文明,无论驻足在哪位帝王的宫殿或陵寝,聆听着一个个神奇的传说,再从帝王阴宅和阳宅那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中,都可以领悟到悠久的中国文化的特殊挽魅力,它无一不是历代历史与当时文化、宗教、科学、技术最高水平的结晶。它把中国哲学、美学、地磁学、几何学、治金术、建筑学、力学等学科的成就凝集在大地上,在这个阴阳世界里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神秘莫测。气、风、水、阴阳、五行、八卦、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一朝宫殿,牵系着一朝的兴衰,一帝陵寝,倾注了无数人的心智。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术数文化之帝王家的相地术,又叫地理风水术,或称堪舆。
踏遍大江南北,无论是考察研究汉民族或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驻足在他们的阳宅或祖先的阴宅,聆听着一个个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再从他们阴宅和阳宅那一址一局一饰一境中,都可以深深感触到悠久的中华民俗文化的深沉积淀,它无一不是当地民族的文化信仰、禁忌、追求、理想、作为等等真实生活的全面写照。它把每一个地域民族的自然经济、环境气候、生活承负、民族精神、民间建筑学、民间艺术等等民俗的心理凝集在大地上,也在这个阴阳的世界里,从一切的体现中,都能够洞察出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在这里,风水观在老百姓的田园生活中,显得是那样的朴素而真实。它关系到每一个人家道和子孙后代的命运。
人类从远古走来,远古洪荒时代,距今约50万年前,北京山顶洞人选择周口店一带三面青山环绕,一面广阔平源,附近有潺潺流水,阳光充足,气候比较干燥的穴居环境,不仅是迫于渔措採集的生产需要,而且是为了安全和趋吉避凶。这是人类最早自发的相地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耕畜牧业的到来,距今约6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时期,人类由高山逐渐走向平原,开始在平原上选择居住环境“构木为剿”,开始了有意识的相地活动,这是人类和谐自然,顺应发展、征服自然,寻求改变生活面貌的社会科技发展原始动力。随着社会的进化,生产的发展,生活的需要,人们普遍认识到水资源的充足,自然光和作用对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而选择黄河、长江流域为主要发展基地。同时,又认识到洪水对人类的危害,和国家统治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帝王的迁都,特别是历史上著名的“盘庚迁都”东来,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亦功不可没。这其中,相地术都得到了充分的科学运用和理论上的逐渐走向成熟。沿历史而下,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化多样,越发促使人类探索宇宙本体,追求人生意义的宗趣,相地术亦随之有了“量”的发展,产生形成众多相家和派别。这其中一方面有南北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另一方面又受区域民族民俗文化信仰、禁忌的不同局限,再加之师授传承和各人领悟能力的不同,特别是受到当时历史科技文化知识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的落后,所以相地术在历史上难免有地域派别性、神煞神秘性、土法落后性和队伍不纯洁性等。但是,它却是人类历史上朴素实在的社会生活与人类理想追求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社会生活的文化积淀。迁现代以来,受西方文化之冲击,有人指责相地术为封建迷信实为偏激。今天,在科技水平和社会文化高度发达的历史时期,相地术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积淀,其研究与应用亦应该与时俱进,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在“量”的基础上求“质”的精髓,为社会发展锦上添花,为民族复兴再放光芒!